孩子不聽話總是慢慢吞吞
媽媽:
上周六,小松要我帶他去游樂園,就開始磨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很耐心,可他只要一鬧,就是不起床。
我開始跟他講道理,可他依然慢慢吞吞,有時還會說個不停。我看著著急,就忍不住吼他:“快點起床,還要遲到了!”
“不行,要遲到了。”
還有很多,我想問他,為什么這么急躁,可以幫我一起解決。
可他說,不是,不知道,反正就不上,結果,我真的很煩。
我想問,如果你這樣跟孩子說,他能不“抵觸”嗎?
可以,但千萬別這樣,孩子非但不聽你的話,還變本加厲。
每次孩子不聽話,媽媽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時間長了,媽媽還會讓孩子把自己的話悶在心里,嚴重影響親子關系。
媽媽說,你也別整天為了給孩子做飯吃,孩子看到了你的付出,他也會努力,不斷的進步,只是他們的時間不一樣。
同樣的道理,有的孩子很“聰明”,他們認為媽媽做出的飯菜太簡單,將來會更好,有些媽媽卻說,孩子經常會跟爸爸吃飯,可是我每天給孩子準備的飯菜和孩子吃的衣服,他不喜歡,我認為那是一種被逼的感覺,更別說他們會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孩子的媽媽知道,她總是強調“言而無信”,這也讓孩子覺得“道理”不可靠。
想讓孩子少玩手機,家長要先做到
。家長在孩子面前不看手機,不刷手機,孩子自然會受到良好的影響,想讓孩子少玩手機,家長先做到,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2. 以身作則
家長自身要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多陪伴孩子,家長可以帶孩子出去玩,陪孩子做運動,或者陪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討,引導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從手機中解脫出來。
3. 樹立榜樣
家長自身就要樹立好的榜樣,不能自己一邊玩手機,卻要求孩子不玩手機,這是不公平的。家長可以選擇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是最高效的家庭教育。
手機固然好玩,但是孩子的成長更需要家長的陪伴。
家長可以做孩子的榜樣,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然后在時間上進行適當的控制,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當孩子提出想玩手機時,家長要理性的拒絕,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孩子玩手機,千萬不要讓孩子接觸到。
當孩子在合理的時間里,玩手機的時間被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他也會慢慢的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得到滿足。
除此之外,孩子在玩手機時,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陪著孩子一起玩,和孩子一起互動,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世界。
我們可以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做游戲,一起去參觀博物館,在一起去餐廳吃飯時一起討論書籍。
對于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我們是不反對的,但是我們要做好引導,使用一些規則。
比如:
“用手機時不時看一下,爸爸媽媽媽下班時間到家了,不能再玩手機了,跟寶寶約定好的時間,寫完作業可以玩半小時手機。”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味禁止孩子接觸手機,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未必是好事,他們可能會沉迷于游戲,甚至影響學習,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好孩子玩手機的時間,當孩子放學回家后,父母要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明白,使用手機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在學校的時候,就要遵守規則,不能自己一個人上廁所,否則就要挨打。
正如前面說的那位朋友家的孩子,玩手機已經成了孩子的主要生活習慣,如果讓他完全不接觸手機,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想要孩子戒掉玩手機,關鍵是讓孩子自己認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
如何引導孩子玩手機
1、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的可能性也越大。
建議:
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游戲
孩子對游戲表現出明顯的興趣,如果父母在手機中不下載任何游戲,孩子就會對游戲表現出明顯的興趣。
建議: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