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累孩子不聽話
怎么說都說不聽,一說就開始打家長,中間也架不住父母被氣到血壓上升。很多人說,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應該揍一頓才好。可是,父母揍孩子真的有用嗎?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應該怎么辦?今天我想推薦這本《這樣和孩子相處》,這本書給我們最實用的育兒知識。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主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個主題是:父母在親子關系中應該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才能夠影響到孩子呢?
第二個主題: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為?怎樣從孩子的行為中找到激勵因素?
第三個主題:如何理解孩子的感受, 怎樣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
第四個主題: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被深深地觸動了。
孩子的不良行為,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逃避懲罰。
孩子之所以逃避懲罰,是因為他們害怕承擔責任,如果孩子不害怕承擔責任,就可能會為了逃避懲罰,而去采取逃避懲罰的方法。
這是孩子們第一次遇到了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或者是他們不愿意面對問題,或者是他們認為,父母根本就不理解自己。
所以,孩子的恐懼感會通過各種方式得到滿足,而這種方式,在家長眼中,是一種變相的控制,讓孩子認為,犯錯的人是無能的。
而對于孩子們來說,這種恐懼卻是“我不要”的一部分。
我要解決問題,但是這種方式帶來的后果,通常是很難的。
如果家長不去幫助孩子解決這種恐懼感,而是一味去禁止孩子,那這個后果就是孩子們根本無法承受的。
所以,孩子們要明白,有的時候“哭”這種情緒是不好的。
他們只會用哭來解決問題,而沒有辦法讓自己更好的解決問題。
最后,我想告訴家長朋友們:
在一個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其實這是一種求救信號,父母不要認為這是小事,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哭”的標簽。
3歲之前的哭,父母多陪伴,少說多引導
這個階段,孩子們對父母的感情依賴明顯增加,他們對父母的態度是一種依賴和信任,更加喜歡親近、依賴
,父母就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多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心。
1歲之后,父母應該退出舞臺,帶著孩子一起成長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雙胞胎也會有個人獨特的表現,有人說是胡鬧,有人說是有個性。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有人會在失敗后自怨自艾,有人會出現不想見到爸爸媽媽的情況,有人會采取曲線救國式的方式逃避。”
如果孩子的感受出現了危機,家長應該放平心態,理解他們,支持他們,等待他們的心靈重新振作起來。
媽媽想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出現各種情緒問題時,提供幫助和安慰。
此時,不要忙亂地責備他們,或是給他們講道理。
而是要多關注孩子,在他們發脾氣的時候給予安慰和鼓勵。
而不是說,你說什么他們都聽不進去。
因為對于正處于情緒里的孩子來說,他們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家長要盡可能的讓孩子們理解父母的感受。
也要注意溝通的時間長短,不要在孩子上課、做作業的時候總是不停地進行聊天。
4. 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計劃去做,那么就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計劃。
計劃應該包括并且是長期的,比如說,學會晚上十二點關掉電子產品,每天閱讀半個小時,中間休息時間結束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玩二十分鐘。
這樣孩子們在計劃中就會有一種責任感和滿足感,他們會更愿意執行計劃,也會更愿意去執行。
但是家長在執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問題。
第一,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父母要以身作則,帶頭遵守規定。
很多父母會把工作忙碌當作負擔,把自己的休息時間都留給了孩子,以為自己全身心都撲在了孩子身上,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失去自己,漸漸的把自己放的越來越遠,甚至在孩子心中都沒有威信。
當孩子與父母產生矛盾的時候,家長應該認真的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沒有盡到一個好的責任,讓孩子變成了一個只會索取的“白眼狼”。
其實孩子的行為只不過是為了父母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而已,只有家長才能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也只有家長心甘情愿的履行好自己的責任,孩子才能在家長的管教中變得越來越好。
3.孩子的自尊心過強
有些孩子之所以會非常的叛逆,就是因為他們想要憑借自己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識,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想要反抗父母的控制。這也是很多家長難以管教的地方。
如果孩子非常的叛逆的話,那么孩子就會把自己的情感生活變得十分的壓抑,所以他們會將所有的情緒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釋放出去。
雖然這是大部分孩子都會有的一種表現,但是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所以他們不能夠將自己的情緒全部都表露出來,他們可能會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小透明人,所以家長對于這種情況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