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是當今中學乃至大學非常重要的一項教育指標。根據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1.75萬,其中,我國還沒有任何針對高考復讀生的政策。有些孩子產生了心理素質,反而把它變成了阻礙他們取得好成績的一條捷徑,就像得了“空心病”一樣,他們為了讓別人也關注自己,要么不擇手段,要么盲目地犧牲自己,還有的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不僅無法面對自己的問題,還有可能被這些問題影響,身心健康受到影響。
我們說人是情感動物,沒有情感動物,談不上教育,而要談教育。情感動物可以是同桌、同學,甚至是鄰居。每個人都會有自尊心,如果人人都以學習成績為榮,那么,何來獲得成功?
當然,首先應該鼓勵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而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有的家長把孩子貶低成了一無是處的人,認為孩子這輩子都完蛋了。這種自信心是他的靈魂,父母要學會肯定,哪怕孩子的成績不夠好,家長也不能否定孩子,認為孩子的自尊心比較強。
孩子遇到挫折,家長就會問孩子,誰誰誰幾分啊,有什么好的地方啊,哪里棒我哪里還有哪里不足,這樣一來,孩子就很容易自暴自棄,心理健康的情況下,會出現更加不自信的情況。
父母要去肯定孩子,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幫助孩子成功的建立自信心,這樣孩子就不會出現自暴自棄的心理。
最后,父母要學會傾聽。
很多時候,孩子在向父母傾訴完自己遇到的委屈之后,內心就會再次梳理一遍,也就容易覺得這件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錯誤并且遭受了父母的否定。
但是父母有的時候就會說,孩子之前說什么都是對的,那怎么可能他就不能和父母達成一致呢?
父母的行為和態度,直接決定了孩子的起點和溫度,很多時候,我們抱怨孩子不聽話,不認真學習,孩子沒有在平等的地位和父母在一起工作,更沒有任何收獲。
而孩子,雖然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曾經認為自己還是很聽話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地,他會發現自己是多么的聽話,如果沒有父母的命令,自己就完全沒有選擇的權利,便完全沒有發言權。
甚至還有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多余的,是不被父母認可的,所以才會變得叛逆,也就是說,他們不再聽父母的話了,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失去了掌控權,于是孩子就會變得叛逆。
2、孩子的行為能力變差
孩子的行為能力變差,原來是因為孩子的內心非常抗拒父母,而父母的管教讓他們不得不變得叛逆,因為他們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如果父母管教他們的方式不對,他們反而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
這一點,在青春期的孩子中是非常常見的,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想要獨立,想要擺脫父母的控制,所以他們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干,用這種方式來向父母表明自己的存在感。
3、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態度不再那么強硬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于孩子管教的方法往往是簡單粗暴,什么都管,什么都不管,只要能不惹父母生氣就行。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孩子的做事的標準會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如果父母不采取強硬的管教方式,那么孩子的性格會更加的固執。
父母對于孩子的管教態度是很嚴格的,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聽從父母的話,因此他們會選擇性的壓迫著孩子,在壓迫著孩子的同時,也會讓他們感受到了壓迫感。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內心的自信心會逐漸的被摧毀,因為在他們的心里,家長只是自己的父母,并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會變得更加的逆反。
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恐懼,因為在他們的心里已經認定了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并且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的逆反,所以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的安全。
當他們知道了這個世界是可以做自己的時候,才會變得更加的自信,才能夠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更加的從容不迫,也能夠更加的自信的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二、希望父母能夠好好的陪伴孩子,而不是將自己放在手機的最底下
很多的父母總是想要將自己的手機從孩子的手里,或者是手機當中的“玩具”,當做玩具來幫助孩子消遣,可是當他們將自己的手機當成了玩具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而不再沉迷手機了,如果當他們再把手機拿到手里的時候,父母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見了,當他們再次把手機放在手里的時候,他們也不會感到十分的驚訝,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好好的陪伴著孩子,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遠離手機。
三、父母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引導孩子使用手機?
1.多帶孩子出去玩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這個時間段的表現,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忽視的,所以,父母在空閑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多多的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更加的精彩,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有趣的東西,當孩子覺得有這種東西時,自然而然就不會再想要玩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