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么怎么了?這個問題也困擾著許多的父母,許多父母的孩子們一放假,不是沒把假期給“補”了,就是啥也不做,整天手機不離手。
“你能不能別總是玩手機,總是玩手機。”
“你能不能放下手機跟我說說,今天老師留的作業里有什么我沒做,你能不能讓我少玩點手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
如果父母在這些問題上都能夠做好時間的規劃,孩子的社交和娛樂就不會受限。
如果父母是一個比較好的規劃師,孩子是一個比較有規劃的人,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朋友,因為他也比較放松,如果父母的壓力很大的話,孩子會不太喜歡這種人。
我們都知道,一個比較好的規劃師,會比較適合一個沖動性很強的人,因為他更愿意給別人規劃好的人生。
所以,孩子到了大學之后,他不愿意去填報志愿,不愿意去圖書館,可能就會有這方面的影響,他不想去學校的原因就主要是因為這件事情。
我們都知道,如果孩子到了大學之后,父母還因為這些事情對孩子進行嚴密的跟蹤調查,那么他的所有情況就都有可能是被別人家孩子的存在著迷上,而不愿意去學校的,我們也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如果孩子一直都一直都是不愿意去學校的話,那么他可能會一直都是逃避學校,因為在學校里他只要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就可以了,這種對待學習的態度很可能會導致他對于學習沒有任何的概念,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適當引導,幫他去學校體驗生活,讓他在校園里面體驗生活,然后再讓他去體驗一下學校的生活,因為我們知道學校的生活不僅學習效率高,而且還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心聲和自己的學習態度都很好的聊一聊,對于孩子來講,其實學校并不是一個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到了新的環境中,他在這個環境中得到的滿足感、尊重和理解、尊重、成就感。
所以當我們去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可以選擇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多表達,孩子講自己,家長講得越多,孩子的關注度就會越高,他在學校獲得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也會越多。
第三,要告訴孩子,上學是他自己的事情,
而不是為父母而學習
如果我們總是對孩子說:“你要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大學才有出息,才有出息,才有一切的未來”,
“只要好好讀書,你以后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這種說法,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未來,更加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放棄學習。
因此,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凡事不要著急,先要問問自己:我想從哪里找到原因,然后再尋求解決方案。
第二,對孩子說“上學的時候,我為什么不想上學呢?”
孩子會說:“上學太辛苦了,每天上各種補習班,還要寫作業,反正我寫完了也考不好,還不如去死了算了”。這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上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很苦惱,很無聊,但是媽媽相信你可以想辦法,你覺得應該怎么辦呢?”
只有當孩子真正體會到了上學的苦,他們才會對上學這件事有釋然的感覺。
只有當孩子自己覺得累了,不想上學,才會向父母提出“上學”的請求時,父母才能及時提供給孩子正確的解決方法,避免孩子因此而感到痛苦。
3) 沒有建立恰當的目標
當孩子覺得學習枯燥乏味,學習成績也不見起色,孩子學習的興趣班也漸漸失去了。
孩子感到痛苦,學習也就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很多家長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常常會有意無意的把孩子送到培訓班。
“神獸出籠,送到興趣班就像燒掉了一個好的鍋蓋。”
你的意思是不就是說他懶嗎?不說還好,一說就是學習的痛苦,讓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