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一講的主題是:父母如何指導孩子的家庭作業。
前天在微信圈看到一些父母們關于指導孩子家庭作業的吐槽,這些父母們最后總結的是:不談學習,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談學習,雞飛狗跳,烏嗷喊叫;讓老人血壓高,讓鄰居不睡覺。
看到這些父母們的吐槽,我想起《紅樓夢》中的兩句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备改钢笇Ш⒆拥淖鳂I,落到這個份上,心中充滿了深深的無奈。
對一個學生來說,學習后的作業,本來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與父母的關系不大,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就變成了父母的事情,好像歷朝歷代都沒有像現在的父母這么麻煩的。既然大勢不可更改,我們就只好適應。
從這一講開始,我們就談談如何指導孩子作業的事情。
首先,我們要了解作業的實質是什么,也就是老師為什么會布置作業?
學習是一個包含著兩個過程的活動,一是“學,”另一個是“習”。“學”就是課前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的過程,“習”就是課后復習和練習,也就是課后作業。沒有課后的作業,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再者,作業也是檢查和鞏固所學內容的有效方法,一個懂教學的老師一定會在課后布置相應的作業,相反,如果老師講完課,作業也不布置,就結束了,那他就是不負責任的。
當然,一個老師布置的作業,一定是有著明確的目的,就是為了檢查、鞏固本次課程所學的內容,絕不會無緣無故布置一些莫名其妙的作業,更不會有意刁難學生。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作業就不僅僅是對所學內容的檢查和鞏固,還包含著三個方面的意義:
第一是對老師的尊重。老師為什么會對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生氣,就是因為在老師的意識中,我布置的作業,你就應該完成,你沒有完成就是對我的不尊重。其次才是擔心,擔心你沒有完成作業就學不會我教的內容。
第二是對規則的遵守。你在班級里面,大家都統一做一件事情,這就是團體規則,你不做,或者沒有做好,就是違反了規則,一個違反規則的人,很難被團體接受,未來進入社會或者進入其他組織,也會遭到排斥,很難適應。
還有就是,在考試時,有些題目的答題是有一定的格式的,你平時在做作業的練習中,熟練掌握答題的格式,對考試更為有利。
第三是對自己耐心的檢驗。做作業需要排除所有的干擾,全身心投入,這也能夠鍛煉出你的耐心。
從父母的角度來講,作業是孩子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一個協助者,或者說是一個顧問,而不是一個監督者,更不是一個指揮者。在指導孩子做作業方面,父母需要注意兩個方面:
第一,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有一個觀念非常重要,沒有任何東西比孩子的興趣更重要。在做作業之前,不要命令、威脅、呵斥孩子去做作業,在做作業的過程中,不要干預,讓孩子獨立完成。
有的孩子有一些分心的習慣、或者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好,會出現一些磨蹭行為,父母可以不要讓孩子在他自己的房間做作業,因為在獨立的空間,他更容易出現這些行為。
第二,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孩子做完作業,拿給你看的時候,你要帶著一顆欣賞的心態來看孩子的作業,不斷地指出作業中工整的地方、正確的地方,“這個字寫得這么工整!”“這行字寫得這么整齊!”“這道題做得完全正確!”“你怎么做得這么好的?”
在這樣的贊美聲中,孩子會感覺自己還是不錯的,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他就會更有力量感,下次就會做得更好。即便是你看到有的地方寫得不工整,檢查出了錯誤,也不要著急,也要等到肯定完了之后再和藹地、含蓄地、委婉地提出:“如果這個字再寫一遍的話,會不會寫得更好一些呢?”“這道題,我們再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這個答案呢?”
孩子的心很敏感,你這樣說,他就知道,這道題可能做錯了。有了前面的肯定,他的內心有了成就感,這些成就感也是他能夠有力量面對自己錯誤的資本。他也愿意重來或者檢查改正,也就不會產生強烈的羞愧心理,更不會畏懼作業、抗拒作業。
在孩子的作業上,做父母的最需要的是做好情緒的管理,表現出無限的耐心,這些都是父母需要修煉的功課。我們在情商方面不斷地提升自己,孩子在知識上進步得就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