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9歲任性不聽話聰明嗎?
孩子從2歲左右,會出現執拗不聽話的表現,有時為了表達自己的情緒,還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并且常常對爸爸媽媽說些很難聽的話,對長輩也很沒有禮貌,動不動就對父母發脾氣。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正確地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敏感時期。
一、孩子為什么會有執拗不聽話的表現?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孩子自身的成長
孩子在2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 “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么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的,然后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范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
比如你只要說“把電視關了”、“趕緊睡覺”,有時候孩子還會回應你“不”,比如你跟他說“再看十分鐘”,他就會說“再看十分鐘”,其實十分鐘是很難的,十分鐘是很難的,一個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一個孩子。
所以作為家長要盡可能用委婉的語氣跟孩子說明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并且要讓孩子知道現在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不能大聲喧嘩,不能大喊大叫,更不能打罵小孩。
4、孩子很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
當孩子沒有做好,但他仍然會有很多的選擇,例如辯解、哭泣、耍賴等,這種時候家長應該及時糾正他的話,讓他從“正確”的角度出發,事情本身沒有對錯之分,錯的是表達方式,可以直接從正確的角度出發,只要你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恰當的事情,孩子都可以接受。
但是由于孩子目前還處在適應階段,在表達能力欠缺的情況下,在溝通交流能力方面出現了問題,家長就要借助于游戲來幫助孩子提高。
5、家長的溝通技巧
很多家長可能都意識不到這一點,“傾聽”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家長在傾聽孩子說話時,不僅要學會或描述自己的感受,更要認真的去傾聽孩子敘述事情本身。傾聽的目的是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感受,
如果孩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夠了,家長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去認真的傾聽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