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覺得我是最不聽話的孩子,每天在黑夜里被父親從被子里叫醒,就連出門跟朋友吃飯,也要帶著一根糖頭。
關于叛逆的話題,我一直不懂。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現在想想,女兒的變化雖然不算大,但那叫一個難纏。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記得她剛剛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什么都跟我對著干。媽媽跟她說話,她總是不耐煩的說“知道了”。
小時候很懂事,不懂的事情,大人越不讓干,她越是偏要干,我們會開玩笑“你小時候可沒那么乖”,會嚇唬她,甚至會嚇唬她“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
可現在才知道,這樣的嚇唬對孩子有多大的傷害。
女兒今年剛上初中,進入了青春期,她變得非常叛逆,厭學、厭學,成績也直線下降,她對媽媽說:“我就是不想讀書了,反正我也不想學習了。”
看到這個情況,媽媽很心疼,也很難受。她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躲在自己的房間里,沉迷在游戲里不能自拔,別的小朋友跟她打招呼,她都不想搭理。
后來,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說她的情緒出現了問題,而且這個狀態是持續了一年的時間,并且媽媽的嘮叨和抱怨對她的影響很大,她很抗拒。
后來,她媽媽帶她去看了心理醫生,醫生說這是高度焦慮引發的抑郁。
02
這個高焦慮和高期待,已經成為了很多孩子的精神桎梏。
中國社會對于孩子的期待太高了,超出孩子自身能力的優秀,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就提出非常苛刻的目標,認為孩子只有成為學霸,才能考上好大學,找好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
還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了學習的機器,目標太高了,讓孩子無法做到最好,孩子只能疲于應付。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一位來自上海的12歲孩子,因為在期末考試中,沒有考到理想的成績,從前10名掉到了20名。
這孩子的爸爸對孩子說:“兒子,這次考試不能怪你,因為媽媽相信你下次能考好?!?/p>
然后這位媽媽又給孩子提出了一個要求,不復習一年也要考到同一個大學,不懂的知識點就要請教老師,而且還要利用假期的時間查漏補缺,爭取最后成績能有進步。
可是沒想到這位媽媽還真是厲害,因為她很清楚自己的孩子就算考不上大學,將來還能做點什么。
這位媽媽是怎么做到的呢?
她給孩子提了一個要求:每次考試只要超碰巧將成績提高5分,就獎勵孩子一個想要的東西。
第一次考試超過2分,孩子很開心,因為終于可以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結果是對孩子的尊重。
第二次考試,孩子只考了91分,進步了40多分。
第三次考試,孩子進步了20分,雖然偶爾達到了90分,但是明顯低于班里的平均分。
媽媽開心地笑了,覺得孩子是在努力。
可是從這以后,孩子就不怎么和媽媽說話了,媽媽好像從沒見過孩子這么開心過。
一直以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跟自己沒什么關系,以為自己教育的方式一直是正確的。
后來才了解到,孩子從小一直在媽媽的打罵教育下成長,他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愛,所以當他成為一個很乖的孩子時,就是為了擺脫這份打罵教育。
在這期間,孩子和媽媽都沒有什么交心的地方,在無意間,發現了孩子的一些秘密,他們知道這些秘密的時候,開始與孩子進行溝通,經常給孩子說一些他們學校的事情,但是一直沒有嘗試與孩子溝通。
后來,孩子開始有了一些抵觸情緒,但是媽媽仍然沒有采取措施。
最后,孩子從學校里出來,在家里擺爛了。
其實,孩子跟媽媽發生了很大的矛盾,有可能是孩子的情緒不對,也有可能是孩子跟同學的關系不好,家長都要注意。
那么,如果孩子出現了不想上學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只有找到了原因,我們才能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那些不想上學的孩子,可能是因為不知道學習能帶給他什么,也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了,還有可能就是他覺得自己沒人能幫忙,沒有成就感,所以就選擇了不想上學。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呢?
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知道怎么辦,我們要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難,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比如說,有的孩子一想到上學就會感到焦慮、恐懼,這種焦慮情緒來源于孩子對學習的焦慮,這種焦慮來自于孩子對學習的焦慮。
孩子對學習沒有明確的認識,他認為學習很枯燥乏味,很辛苦,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非常的討厭,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就會很不耐煩,從而就會產生厭學的想法。
我們應該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切身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孩子才會去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