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耍脾氣不聽話,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過于嚴厲,父母覺得是孩子的原因,總是批評責罵孩子,甚至在孩子生氣時打罵孩子。
或許是父母太過強勢,孩子覺得父母在和自己爭奪主導權,才會總是用“不聽話”的方式來表示反抗。
當然,孩子會因為父母的嚴厲,產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改變管教的方式,從“命令”變為“引導”,這樣孩子就會和父母變得越來越親近,所以管教的方式也就會變得輕松。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總是耍脾氣,不好管教,父母應該怎么教育?
對孩子好好說話
作為父母的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難以管教的事情,例如:
前段時間孩子亂扔東西,一氣之下把玩具收起來,最后甚至動手打了孩子。事后父母后悔不已,覺得應該好好跟孩子溝通。
可是當我們回應說教的時候,孩子并不想聽,只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
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不想控制自己的孩子,只能通過更加理性的方式來實現。
“面對孩子的壞脾氣,我們可以試試這4個辦法。
1、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緒
孩子做錯事,父母在處理時要認真地聆聽,并且用眼神看向孩子,表示出對孩子的理解。
這種信任和尊重會讓孩子感到心里有被尊重,同時也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重視,從而有勇氣去表達自己的需求。
2、學會傾聽
父母在傾聽孩子時,可以嘗試去觀察孩子的表現,在和孩子溝通時盡量不要表現得過于強勢,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從而變得更加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當孩子表現出與父母意見不一致時,父母應該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
3、讓孩子學會承擔后果
如果孩子有犯錯的念頭時,父母要允許孩子自己承擔后果,讓他們去做出自己應該做的選擇。
比如,孩子不肯吃飯,家長就不讓他吃。結果孩子就會趁著父母不注意偷偷地玩游戲。這時候如果家長不在,孩子就偷偷地繼續玩。
家長可以跟孩子說,以后不讓你玩這些游戲了,然后等你想玩的時候再給你。
而不是說,不能玩游戲了,要聽你的話。
4、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
,通過家庭會議的形式,制定出一份協議,讓孩子監督父母的執行。
如果孩子自制力比較差,那么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這條規則,并嚴格執行。
比如,每周五晚上七點半之前,就不允許孩子玩游戲。只有周末十一點斷電斷了,那么第二天八點到點上交手機才可以。
在這種規矩前面加了一條,然后加上了監督的功能,那么孩子逐漸地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3、家長的監督
“盯”是降低孩子玩游戲的欲望的關鍵。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恨不得把孩子的手機拿掉,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父母如果能夠理解孩子愛玩手機的天性,就能夠更加有效的對孩子進行監督,幫助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
因此,父母在孩子長大后,要盡可能的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去使用手機。
除了這三種,父母要懂得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也要知道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
二、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
1、外界環境的影響
現在的手機作為電子產品,它很好的幫助人們消遣的方式。現在的網課,不僅僅是為了能夠查閱資料,更是能夠做到線上授課的一種方式?,F在互聯網上可以看到很多有網課老師的課件和教學方法,那些教學方式你又沒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所以有些東西就是通過手機去學習。
所以有些東西都是通過手機去學習,很多東西都可以通過手機去學習,去了解這個世界,了解到這個世界里面的人,所以才會有很多孩子,所以沉迷于手機。
2、孩子缺少家長陪伴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除了學校就是家庭,缺少家庭陪伴的孩子對于手機是很依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