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如何控制自己情緒,遇到同樣的問題,怎么樣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呢?
最近,朋友的一位朋友跟我抱怨說,她的兒子自從上了初中以后,她感覺到自己和兒子的溝通越來越少了,對于孩子每天的嘮叨和詢問,她感覺很苦惱,有一天她跟兒子講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讓他覺得很開心。
兒子不想去上學了,他說:“上學很無聊,沒有什么有趣的,沒有玩伴,”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聽完這番話,朋友非常惱火,還有了斥責孩子的沖動。
她知道兒子是在學校受了委屈,但還是沒有去找孩子。
于是,她便在兒子的背包里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是兒子寫給她的話:“媽媽,您好!”
她當時愣了一下,兒子寫道:“媽媽,你能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我們也有自己的過錯,請您把它記下來。”
那天晚上兒子和爸爸回到家后,很生氣,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兒子的難處,只看到了兒子那張寫著““我恨”的字。
我們內心都很憤怒,我一直在吼,卻沒有任何效果,是因為我們深深地傷透了孩子的心。
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愿意讓父母滿意,他們渴望父母給予他們尊重,他們做的都比父母要好得多。
2、接納孩子的錯誤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犯錯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我經常聽到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說“孩子,你別犯錯,別整天就想著玩,學習成績就更差了。”
殊不知,父母這樣說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是因為父母的要求并沒有得到滿足。
他們試圖用叛逆的行為向父母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事情。
2、用“看見”代替“看見”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看見”。
就是指情緒的正面狀態。
被看見的孩子會感到高興,會感到溫暖,會感到被理解,從而產生內在力量感,從而有利于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
我們在和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很多時候會用看見的標準來評判孩子,看見他們的想法,看見他們的需求,用看見他們的感受來代替評價他們的感受。
看見他們的感受就能真正幫助他們成長。
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寫道:我們蹲下來,看著他們的眼睛,傾聽他們的心聲,然后再重復他們的話,最后讓孩子們自己做出選擇,家長們可要謹記這個原則:尊重孩子,別因為怕他們做出錯誤,擔心他們做出錯誤事情而對他們大吼大叫。
—— End ——
作者:煙花三月。喜歡讀書,喜歡生活,寫走心的文字,愿望能夠治愈每一天,溫暖治愈每一個人。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