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青少年心理輔導專家任紅波 一反常態地讓家人和朋友都不知所措:上高一的小女孩很不愛學習,天天拿著手機刷抖音,一玩就是幾個小時,最后還嚴重影響了睡眠,最好辦法就是沒收手機。
“青少年沉迷網絡,不但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對他們的心智、情緒也會產生巨大影響。比如,未成年人會模仿游戲中的暴力、血腥行為。” 上海市法學會未成年人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冉乃彥說,他們很少在青少年有正確的互聯網使用方法后,就會像沉迷游戲那樣,一有空閑時間就想著玩游戲。
網絡游戲是中小學生娛樂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游戲的相關產業在中小學生群體中日益高漲,但相關產業的發展卻停滯不前。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青少年而言,游戲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他們發展社會能力,幫助他們發展健康的游戲習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孫宏艷說。
王宏艷說,隨著網絡游戲的“三寸草”,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從優等生滑落到差等生。這恰恰說明網絡游戲可以幫助小學生們學習知識,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社交習慣,還能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些小學生甚至用手機玩游戲。
調查顯示,貪玩網絡游戲的學生占比很高,60% 以上的學生有網絡游戲的經歷。
那么,游戲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有哪些呢?
第一,占用學習時間,影響成績。
手機游戲確實有一定的正面影響,尤其是游戲里各種音效和畫面的結合,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吸引力。而這些感官刺激對于自控能力的孩子而言,大多是短暫的,甚至是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可以獲得的,對學習卻是一種“慢性”的痛苦。
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弱,需要家長長期的監督和引導,抑制他們玩游戲。
第二,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
沉迷游戲的孩子往往會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活力,在虛擬世界中尋找滿足感,比如孩子經常在游戲中打輸了,會感覺很刺激,就希望從游戲中發泄出來。
第三,是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
我們平時生活中,總是聽到父母或者是長輩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怎么這么叛逆。”“這么笨,誰教你的。”“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這么優秀。”
有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喜歡聽別人的觀點,不喜歡被父母和老師壓制,但是一些父母習慣于將孩子當做成人對待,始終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對的,都是為孩子好。
記得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對夫妻帶著一個剛上小學的女兒到書店去買書,但是女兒非常喜歡買書,怎么說都不聽,兩個人在書店里看了一圈,卻不滿意。回到家后,她對女兒說:“你真不錯,你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喜好了,人也一樣,你可以去逛街,但是不可以和媽媽一樣,這里的書很難買到,你看其他的地方沒有。你可以問問媽媽,你是怎么選擇的呢?”
在女兒的堅持不懈下,她不但買了書,還讓媽媽給自己買了很多其他的書,平時她也會和媽媽一起看書,把自己和女兒當成了朋友,兩人之間的關系就會拉近一些,女兒對媽媽的要求也會更多。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發現,當孩子有強烈的歸屬感,并且在學校和同伴的交往中,能夠感受到快樂、幸福,那么她的內心也會充滿安全感。所以我們一定要多陪伴女兒,她在學校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也會及時和同伴分享,讓她也感受到來自同伴的支持。
當我們用積極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時候,她就會更加自信,更加勇敢。
第三,用智慧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可是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又何嘗不是在告訴孩子要實現自己的愿望呢?
所以,當我們嘗試著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時,我們就要給孩子自信,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
比如,孩子平時寫作業總是慢、磨蹭,那么我們就可以試試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
“你的這個方法你的想法是………………還是………………”
最后,不要忘了,“你有沒有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呢?”
其實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變成一個好學上進、善良、陽光自信的孩子,而不是一個自暴自棄的孩子!
我很認同老師的話,我也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
偶爾我會想一些比較“糟糕”的事情,
但是只要我們稍微緩解一下,也許孩子的壓力就能夠得到緩解了。
如果孩子對這件事情還有一些顧慮,那么家長可以用溝通的方式慢慢引導孩子,
這樣孩子也就會慢慢接受。
總之,在成長過程中,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而是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克服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