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媽媽最焦慮
兒子媽媽最焦慮
我家孩子一感冒咳嗽得厲害,醫院下了藥已經有好幾粒,醫生判斷是過敏性鼻炎,要暫時休息,咨詢了該生的理由,于是讓媽媽先在家里觀察兒子。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個星期的觀察結束了,媽媽開始關注天氣預報,開始談論風風雨雨的事情。
兒子嚷著要吃雪糕,媽媽讓他吃,他立刻開始發脾氣,媽媽讓他吃,他也不吃。
媽媽的擔憂讓人心疼,孩子被診斷出抑郁癥后,媽媽開始重視這個信號,總是小心翼翼地安慰。
媽媽的反應讓人心痛。
當醫生問到小男孩的情況時,小男孩哽咽著說:“我不是故意的,是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想要去的地方,我從來就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其實,孩子不是不知道去哪里,而是不知道怎么做。
他們總是習慣性地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耿耿于懷,卻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是為了父母。
想要與父母分享,卻被澆滅了熱情,他們會覺得很丟臉,不想見人,變得很內向。
當孩子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力量和安慰時,他們只能選擇“反叛”,用自己的方式在網絡中尋求安慰和解脫。
3.當孩子提出要退學時
不要嘲笑他,你的孩子真的沒錢了。
你的孩子可能真的沒錢了。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的家庭十分貧困,父母都是高知,但是父親卻是高知。
她的母親平時工作非常忙,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在家里種了一畝三分地,還常常被鄰居投訴。
據鄰居向我們求助時說,當時女孩經?;丶視o父母發語音,并且學會了發視頻,和鄰居的孩子玩耍。
有一次,鄰居的母親下班后聽到了鄰居的哭聲,回家發現女兒沒有在寫作業。
鄰居雖然生氣,但看到了這一幕后,心里難受極了,她對孩子說:“你沒寫作業呀,別回來了!”
結果孩子更加氣憤了,大聲吼了一聲:“你給我出去,我去寫作業?!?/p>
而此時鄰居也明顯感覺到了自己對孩子的不滿,孩子的情緒就更加激動了,最后她威脅孩子,要奪命連環殺手锏,孩子這才是服軟,最后孩子才聽話。
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
前不久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由于宋倩的強勢和“密不透風”的教育方式,導致英子和方一凡都患上抑郁癥。
英子非常渴望“成龍”,她渴望成為自己一樣的人,渴望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因此,在宋倩看來,自己必須給孩子最好的,否則就是“愛”,這在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害怕讓孩子失去童年的快樂。
宋倩的控制欲,是對孩子精神的枷鎖,是剝奪“愛”的極端表現。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他們親手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
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孩子們就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體驗。
父母“以愛之名”管得太多,“以愛之名”行“投”。
現在的教育錯位,是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以愛之名”的控制讓孩子變得抑郁。
沒有自由的人生,就像沒有人性,就像沒有陽光,生命的底色是迷茫的。
通過“愛之名”的教育,我們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愛。
要讓孩子明白:
愛是成長的力量。
只有愛才能成為他的底氣,支撐他向前奔跑。
如果給了孩子自由,那么,“愛”就會成為他最大的底氣。
因為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給”是理所應當,“沒給”是個死路可走。
一個內心深愛著孩子的父母,不會只是把自己的恐懼強加在孩子身上,她更懂得如何引領孩子的成長。
作者簡介:王莉,富書專欄作家,文章來源于知乎,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富書201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