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多久能恢復?幾乎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孩子焦慮的成因有很多種,如遺傳、社會環境、自身成長經歷、應激事件等等,今天我們就討論一個常見的問題:孩子焦慮了,家長到底該怎么辦?
焦慮產生的原因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人的一生中,會有不少焦慮的時刻,能否好好地生活和工作?我們需要一個讓孩子感到安全的環境,幫孩子掃除焦慮的源頭。
比如說,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人際關系、同伴交往、情緒壓力、工作壓力等等,父母都能做到不對孩子的情緒作出反應,能否有效地幫助孩子應對這些情緒,是我們的父母必須要學習的功課。
當孩子感到焦慮時,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積極的情緒對話,但是不要過分焦慮,也不要過度保護孩子,采取高壓政策。比如說,每天告訴孩子,昨天你已經去上學了,今天你只要好好讀書就好了,而不是提前跟小朋友說你要去上學了。只有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孩子才會真正地感受到焦慮的情緒,也才會聽得進去。
同時,父母還可以幫孩子篩選一些輕松、快樂的情緒表達。
比如,平時寫作業的時候,父母要經常給孩子提供一些積極正面的、正能量的詞來表達。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漸進式的執行計劃。當任務計劃需要一些額外的獎勵時,父母可以按照計劃表去進行獎勵,讓孩子感受到完成這項任務帶來的成就感,并且有一種能夠被人尊重的感覺。
03 社交技巧與團隊合作
社交技巧和團隊合作,其實是孩子學習的一項技能。父母的社交技巧和他們的孩子的成長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完成我們想要的目標,我們首先要先要讓他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友好的社交能力,這樣孩子在社交時會更愿意去傾聽和解決問題。
我們要知道,一個擁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孩子他們是不會陷入困境的。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做什么事情,那么我們必須要先讓他們的孩子看到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做好的事情。只有這樣的話,孩子們才會感受到社交技能的重要性。
04 共情的力量
關于共情能力的發展,家長需要具備以下的能力:
首先,我們要知道共情能力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孩子說“你需要做事情”,孩子才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他們才會自然而然地跟我們親近。
如果我們經常對孩子說“你需要做事情”,他們就會形成一種意識,那我們就是在要求孩子“表現”。孩子的潛意識就會覺得自己做事情很好,如果自己表現不好,就會得到來自父母的批評指責,就會受到傷害,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不被愛,如果沒有受到尊重,就會很受傷,從而變得很叛逆。
其次,我們需要靈活處理孩子的感受。
我們可以邀請孩子幫我們做點什么?或是他想要做什么?
比如我閨女有一次很想要把柜子里面的草莓給小兔子,可是當我準備好的時候,我發現她還是拒絕了。當時我沒有特別在意,而是就過去讓她幫忙,這個時候,她來了,所以她很開心,就好像是我們的親子關系出了問題。我們倆重新來了一次,結果她還真的把草莓給買回來了,她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自己因為不太好而受到了傷害,于是她也想要改掉壞習慣。當我真正做到不評判的時候,我們兩個人都在乎的是彼此的感受,他的感受力和我們的感受力是平等的,所以我們共同的目的就是,把它保護好。當然是從最壞的結果、最壞的結果開始。我們知道這是最壞的結果、最壞的結果,所以我們都選擇了最好的結果。
第四,需要堅持,但是同時也不要放棄。就是說你可以和孩子說:我們都支持你,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我們都會陪著你一起去面對它。
最后,如果實在是需要放棄,也要相信我們的孩子是十分堅定的,他能夠堅持到最后。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會義無反顧的繼續堅持下去,沒有放棄。
這次孩子的班主任換了一個數學老師,并且那孩子的數學老師對孩子特別用心,因為他對孩子特別用心,也非常用心。孩子一直在感謝他對孩子的用心,孩子也更加的用心學習了。
作為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媽媽,我經常會在微信里向孩子求助,因為孩子現在不愿意跟我說學校的事情了,他也知道在外工作這么辛苦,但是為什么不愿意跟我說一說呢?孩子的生活除了學習也只有游戲,其他的事情他也很少跟我聯系,我對孩子的事沒有什么太多指導,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他才會有很好的改變,所以我經常找孩子的老師聊天,最后孩子也跟我說了這個事,但是我跟老師說了好的情況,老師也沒有什么建議,因為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我只好告訴孩子:“你是老師,我相信你可以安排好的,你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就好,我只負責你的生活。”
事實證明,等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的狀況慢慢有所改善,他的心情也慢慢的好轉,看到我的笑容越來越多,他開始慢慢的自己管理自己,慢慢的在學校里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對于學習也開始有了興趣,重新回到學校里也會恢復正常,對孩子的未來也會有了一定的正向的影響,畢竟高考的成績已經是定格,只要孩子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