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們講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說你要安靜下來,不要鬧了。這對于我們來說就像一個會議一樣,我們希望控制他,想控制他。
孩子不聽話,你心里可以罵罵咧咧,你覺得你不能控制他,你覺得他不應該這樣做。但你不能控制你的孩子。你對你的孩子說:“現在我們來聽一聽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你相信孩子他可以把一件事做好,他的人生一定是成功的。
——魯道夫·德雷克斯《孩子:挑戰》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2、你對孩子太嚴厲了
為什么你總是對孩子過度嚴厲?
是因為你太焦慮了,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操心、督促孩子上。
但實際上,父母的過度焦慮、控制、干涉和包辦,反而是把自己的焦慮、控制欲給奪走了。
這是一種很可怕的心理防御機制。
就像一個小男孩在電梯里想進去玩,媽媽怎么說都不聽,爸爸一巴掌就拍了一下,孩子逆反了,開始扔東西,想要逃離。
其實,當孩子進入這個叛逆期時,他就是一個開始獨立自主思考的個體。
因為,孩子到了這個時候是青春期,是他開始追求自我獨立的一個重要時期,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個性,所以他不想按照父母的安排和安排來做事。
這時候,如果父母直接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會覺得不尊重父母,會產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愿意聽父母的話。
但如果父母選擇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判斷,自己選擇,滿足自己的需求,孩子也就會更加的獨立自主。
孩子3歲時,迎來第一個叛逆期,稱為“寶寶叛逆期”;
6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12歲左右,即所謂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年齡段的叛逆期有不同的表現
1、2-3歲時,表現為:愛說“不”,愛說“我要”,凡事都要自己來,電梯、吃飯、洗澡、如廁、如廁、如廁,如廁、刷牙,如洗臉,如洗臉,如穿衣服,如廁;
2、5-6-6歲時,表現為:不愛運動,不愛運動,不愛刷牙,不愛吃飯,愛講衛生;
7-8歲時,表現為:愛說“不”,喜歡搶別人東西,愛打人,愛撕書,愛抬腿,愛抬眉毛,愛抬眉毛,經常拔眉毛;
9-10歲時,表現為:不愛說話,不愛說話,不愛上學,不愛上學,成績下降,對老師有抵觸,逃學,愛打架,愛抖腿,愛哭,愛抖腿,愛抖腿,愛哭,愛抬眉毛,不愛抬眉毛,愛鬧,愛哭,愛抖腿,動不動就大發脾氣;
10歲時,表現為:經常失眠,經常丟東西,注意力不集中,磨蹭,跟同學關系不好;
11歲時,表現為:愛跟人打架,很容易跟老師對抗,經常逃課,經常不去上學,如果咨詢我的家庭作業,我一般會說:“這孩子是來討債的,都是你慣的,怎么慣的,還不聽話,上小學了,這些都隨緣了,怎么給他慣的。”
我和他爸爸也會經常跟孩子講道理,說學習有多重要,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將來有好工作就會有好收入,以后有好的生活,所以現在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蜜罐里,要什么給什么,物質上從來不缺,到后來,有些家長覺得供孩子上學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卻完全不重視,甚至連家務勞動都不會做,直到后來我發現孩子一上課不認真聽講,拿起手機看動畫片,也不寫作業,就知道坐在沙發上玩手機,他爸爸軟硬兼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他就是不改。
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成績,讓家長操碎了心,到底該怎么辦?
簡簡單單這三步,解開了很多家長的心結。
家長開導后,鄰居的女兒,的確改變了許多,學習成績也上去了,最終考上了重點高中,還考上了重點大學。鄰居一家人對于孩子的改變非常欣慰,不知道這次經歷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別的孩子出現了什么問題,家長就會火冒三丈的去指責,或者是動手打孩子。
曾經有個朋友的孩子,讀高一,因為各種原因不愿意上學,父母就各種辦法嘮叨,最后逼著孩子去了當地重點高中。
女孩說自己學習壓力特別大,如果不上學,在家也不知道干什么,為了生活,每天就是吃喝玩樂。
事實上父母這樣做,會讓孩子非常的反感,父母越是這樣,孩子越是會不愿意去學校,最后變得越來越差勁。
3、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
其實孩子在家里還是比較愿意和父母溝通的,如果孩子在學校里面,也總是受委屈或者是挨批評,那孩子會愿意去學校的嗎?
不愿意,不會,他們會說學校有很多的規章制度,不愿意和那些不好的同學玩,那些同學會用一些東西來傷害他們,自己沒有辦法去化解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