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輔導咨詢師最近在社區上線了,近期,社區已經收到了8起家長的咨詢電話。
“老師,我兒子昨天一放學,就給我轉走。”近日,在社區咨詢室里,睿媽對記者說,“這幾天我接到很多家長的咨詢,他們的孩子在大學中找不到人生目標,大學畢業后只能在家啃老,過得很不快樂。”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沒有健康的心理基礎,對孩子的未來將會造成不可預估的危害。”來自一位網友的信,道出了這位母親的憂患——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成績,而要更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實,“獨生子女教育”與“不打罵”不一定會“毀掉一代人”。
不少家長在孩子被確診為“多動癥”后,就將其寄希望于醫療機構,想讓醫生幫忙恢復多動癥,“一個醫生同時一個病人,多一個病人,真的很難。”
但是,很多家長卻忽略了一點: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因此,當孩子確診為“多動癥”時,首先不要選擇藥物治療,不要排斥治療,也不要排斥治療,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多動癥”在醫學上,它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疾病,主要是因為大腦皮層異常的神經遞質的抑制作用,也就是大腦皮層異常興奮,抑制神經元的分泌。一般會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沖動、暴躁、任性,對身邊人缺乏基本的耐心,這些行為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會發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家長對于多動癥的認識,不僅來自醫學,還來自醫學,來自周圍人。家長要對多動癥的認識,是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家長一定要加強孩子的觀察,檢查才能判斷出來是否存在ADHD癥狀。
02
有哪些情況需要及時發現?
孩子能否認清楚自己的缺點,并且可以說這是他學習中的一個阻礙,因為學習成績也跟孩子的智力水平有關。
如果孩子不能準確地識別出自己的優點,那他很有可能會將自己的缺點變成別人的缺點,甚至產生自卑感。他們在接受他人的評價時,很難判斷別人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優點。有可能會將自己的短處發揮得更好,讓自己在人群中顯得比較突出。
其實,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對孩子說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比如父母覺得孩子學習不好、不努力、容易生氣、亂發脾氣等。
但是這些都不是孩子不想成為父母的樣子,而是他們需要一個學習的環境,父母需要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
2.與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
孩子因為父母的催促和管教,學習的時候會感到不耐煩,自然也就不會愿意花心思去學習了。父母要做的就是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
可以將孩子的想法當做一種睡前的習慣,可以跟孩子說:“媽媽在忙于處理工作,可能要等了很久才會聽到你的請求。”
也可以問問孩子:“你的計劃和計劃寫哪兒去了?”
千萬不要直接問孩子,或者直接給他們現成的答案。有時候孩子沒有思路,父母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堅持下去,所以你得等到完成了才能去玩游戲。
在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慢慢的由于沒有計劃而無節制的去玩游戲。到了第二天,父母發現孩子玩得越來越少了,也沒有再打游戲的意思了。
第四、和孩子一起商量好了時間
在手機上制定規則,父母要做到有些事情要是原則上定的太嚴格,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大家都知道,孩子愛玩手機最大的原因是自制力不夠,也就是說,玩手機也會導致孩子越來越沉迷。而父母不應該只是一味的制止,或者是通過吼罵的方式去制止孩子。
這會使得孩子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意愿,以后會更加叛逆,并且容易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因此,在平時,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規則,每天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最好陪著孩子一起玩手機,這樣一來,孩子對手機就不會特別渴望。
2、父母做好榜樣
很多父母,自己都是手機控,吃飯也會拿著手機看,看完后就讓孩子早點睡,更加助長了孩子熬夜玩手機的習慣。父母應該多抽時間陪孩子聊天,引導孩子交一些愛好,周末可以帶他們去游樂場打籃球,或者帶他們去旅游,這些都能讓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還能增進親子關系。
3、家長也要“管控”手機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給孩子配備手機,家長應該知道手機的重要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家長的愛好會影響孩子,在孩子面前家長在家里就要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有時間多陪陪孩子,跟孩子一起去戶外活動或者做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