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不聽話的孩子該怎么辦?
不聽話的孩子該怎么教育?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感到非常的困擾,這種情況很普遍,比如說孩子不聽話就打、罵、甚至打他,父母們覺得沒有辦法,打孩子不好,有時候孩子會很乖,其實只是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父母重視的,沒有想到自己被父母“拋棄”了,所以,為了不讓父母難過,他們只能通過不聽話來“回應”父母。
“叛逆”的孩子,一般都是在12歲左右的時候。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從生理上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性的發育,使得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和“其他”身體“表現”都開始在意,而此時他們所認識的父母,以及一些自身對于“個體”概念的了解,又還不能有意識地進行一定的“對癥”的教育。孩子會逐漸開始形成一種意識:“我的“自我”開始,所以我要去“拯救”父母。
此時,這個意識是極其重要的,家長要想讓孩子真正“渡過”這一階段,就必須擺脫“迫害”觀念,重建父母與孩子的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合理引導、相互理解,重建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就必須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
方法二:營造溫暖、融洽的家庭氛圍,重視親子關系的培養
如果孩子沉迷手機,可能是在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溫暖,那么就要想辦法帶孩子感受溫暖,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親子關系是教育的根本,只有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中,家長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家庭教育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論語》曾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可見,父母的以身作則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身上的問題,大多是家長的問題,要想孩子有高智商,從小培養,就要做孩子的榜樣,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2、接納孩子的不足
孩子的成長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長持續不斷的耐心引導,而非逼迫。
如果家長能做到以下幾點,那么孩子的學習就會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3、提高孩子的自信
人沒有自信心,就很難找到學習的突破口,所以提升孩子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家長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充滿自信心。
這樣孩子才能擁有更好的學習成績,也能應付差的考試。
4、讓孩子熱愛學習
如果家長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那么就要讓孩子熱愛學習。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
比如,孩子只要努力了,不管成績如何,家長都會覺得孩子很好,值得鼓勵。
比如,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并引導孩子通過看書、玩游戲來學習知識。
這種教育方法就叫做“陪伴式學習”。
我們要相信,沒有孩子不喜歡學習,只是有的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大,或者自己學習不好,家長就非常焦慮。
因此,家長應該在孩子學習時保持安靜,不干擾孩子,營造安靜的環境,讓孩子沉浸在學習當中。
家長要做到這3件事
01、多陪伴,多鼓勵
“不要氣餒,再努力一點點,一定能夠進步!”“堅持就是勝利!”“你可以的,爸爸相信你!”
有很多孩子,學習遇到挫折,成績一落千丈,很可能會自暴自棄。家長要多給孩子安慰,而不是訓斥。
我覺得家長要多肯定孩子的成績,多鼓勵孩子。
比如,今天孩子寫作業比昨天提前完成了,或許他只是字跡潦草了一些,但這個家長要看到孩子比以前的有進步,而不是指責他。
很多家長會說,我家孩子一點都不著急,還挺好的,馬上就寫完了,就是不行!
其實,你這么說孩子是在抱怨,是在逃避。
當家長不愿意面對孩子寫作業,或者說孩子逃避做作業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孩子內心發出求助訊號:“我的作業不寫完了!”
這種行為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自我。
家長不能面對孩子寫作業拖延的問題,并且用消極對待孩子的負面行為,這其實是在向孩子表達自己不愿意面對孩子寫作業拖延的行為。
但是在指責孩子的時候,孩子就容易產生消極抵抗的心理,因為他看到父母的負面行為會被家長拋棄,所以他就會選擇避免讓自己被家長拋棄。
這時候家長如果能夠堅定的告訴孩子:“我相信你以后不會再拖延了。”
或者說:“我相信你以后不會再拖延了。”
這就是在保護孩子的自我,讓孩子通過自我否定來減輕焦慮的壓力。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能夠理解孩子的恐懼,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對孩子進行否認、批評和責罵,然后再給出孩子積極的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