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老不聽話怎么辦?這里有幾個小辦法。
1
你可以理解為理解你的孩子現在也正在經歷著這個階段。很多家長現在都沒辦法理解孩子,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還很弱,有些時候你根本無法理解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2
我是怎么理解的呢?
有時候,孩子們可能并不是真的不聽話,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你應該做的是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情緒,和他們一起面對。
3
找到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我知道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可能是我對孩子的教養出了問題。原來我以為孩子一定是進入了叛逆期,沒想到孩子現在變得這么叛逆了,所以我特別理解孩子的行為。
作為媽媽,我的教養方式就像是一支筆尖尖子,戳到了孩子的內心里。我知道,孩子的叛逆心理來源于父母對他的不理解,這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說教,也不是打罵,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和包容,而不是這種嚴厲的懲罰。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支持,沒有跟父母建立依戀關系,那他自然也就不會有安全感。而當他缺乏了父母的愛,沒有跟父母建立依戀關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變得特別叛逆,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且不會像小時候那樣胡鬧亂發脾氣,他做出的每一個行為都會得到父母的回應。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理解他,更加不想跟父母分享他的想法,從而變得叛逆。
所以,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依戀關系,和孩子之間建立起一個良好的依戀關系,能讓他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02
找到你的孩子,建立起一種安全感
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不能總是以說教、責備等方式來解決,因為這種方式會令他們感到不安和恐懼,從而導致他們不敢跟父母交流,有的甚至會變得自閉、不自信。
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要做到“不說教”
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梅拉姆肖恩提出來的。
他認為,父母的批評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是要引導他更加努力去學習。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就會缺乏歸屬感,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
我們應該在孩子受到批評時及時給他鼓勵,告訴他正確的做法,并且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這樣,孩子不僅會感到更有安全感,而且還可以收獲更多的關注,產生更好的親子關系。
其次,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人獨特性
。
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細心地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地贊揚,讓他的內心得到滿足。
這個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引導、教育、鼓勵、表揚等方式,對孩子產生自信心,給他“暗示”,并且逐漸引導孩子進行自我的心理暗示。
第三,父母要有“平等”的意識
。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平等、平等、民主的交流方式,不隨意打罵,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錯誤,不要讓孩子養成孤僻、膽小的性格。
父母要平等的和孩子溝通交流
,讓孩子的內心充滿愛,讓孩子感到家庭是一個溫暖的地方。父母在平時可以多鼓勵孩子,多多與孩子溝通,對孩子不要吝嗇于孩子的贊美,讓孩子感到自豪。
孩子的自尊心很強,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所以當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父母要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孩子感到高興。
讓孩子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會表現出更加努力,也就會有更加優異的表現。
孩子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更加積極的一面,也就會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父母要及時的去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
寫在最后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績優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但是父母們不要將這種理想化,期望值過大,給孩子施加壓力,這樣只會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甚至會變得越來越厭學。
有的時候家長們不妨試試“U型溝通”,和孩子建立一種良好的親子關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夠讓自己冷靜下來,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