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學習到什么程度算正常呢?如果你的孩子確實遇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戰(zhàn),或者心理情緒有較大的變化,還是應該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的幫助。當然,任何精神心理障礙和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斷不能因為一個人的病而輕易下結論。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自己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xiàn)問題,不是簡單的情緒不好,而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歸因方法。只要家長找到正確的歸因方法,基本上孩子的心理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心理學家楊杰老師說過:“孩子的心理問題,是早年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折射,折射出家長自身的問題。”很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心理問題,請家長首先審視自己的行為,改變教育方式,改善親子關系,并在孩子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后積極尋求專業(yè)的幫助,這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3.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家庭氛圍。
在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如果家長缺少對孩子的愛,過分的嚴苛,甚至去挖苦、諷刺,孩子的內心會變得異常脆弱。所以孩子們心里的不平衡就會成為導火索,一點點刺激就會在他們的心理上演。我想到一個女孩在網上發(fā)布了一段視頻。
她的媽媽因為孩子沒有考到第一名,非常生氣,就對著孩子大發(fā)雷霆,并且罵她:
你看你,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把作業(yè)做完,做完才可以玩手機。
每天都要玩到很晚,而且每天都要玩到很晚。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家長都給孩子報了輔導班,你怎么就不能像我家的孩子一樣?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家長也沒辦法,因為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只能是孩子自己去接受,家長自然會說教,這個時候,孩子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在《家有兒女》中有這樣的一幕,劉梅和小雪都是家里的獨生女,本來應該是開開心心的,可是女兒的考試成績卻非常不理想。
劉梅看到女兒的成績單,就瞪了女兒一眼,大聲訓斥:“你怎么就沒考好?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學習?”
小雪聽完心里難受極了,就默默地哭了起來,沒想到女兒竟然在這樣的訓斥下學會了撒謊。
所以,當孩子考得不好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而不是批評孩子。
2. 夸獎孩子的努力
生活中,對孩子的鼓勵與表揚常常是包辦替代,所以當孩子考好了,家長會說“你真聰明”,“你真努力”,“你真努力”,久而久之,就會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肯定鼓勵與贊揚可以作為動力,可以讓孩子更加努力,更加勇敢,可以讓孩子覺得這是在幫助自己成長,因此可以讓孩子更加努力。
心理學家們這樣做,是在增強孩子的勝任感
,讓孩子真正相信自己。
心理學家們曾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結果表上的數字是:
7歲的孩子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了,但是他們只是完成了一點點。
他們在測試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三組孩子都畫了一條線,但是卻沒有一條是完整的。
這說明了,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他們渴望自己是完美的。
這也是為什么家長經常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的身上,“為你好”成了家長們給孩子的壓力。
在這樣的壓力下,孩子們不知道該如何調整自己,最終導致了抑郁癥。
2、長時間玩手機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他們對手機上癮,導致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很弱。
孩子們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很差,所以他們會將手機放在一個空地方,通過手機玩游戲,以此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舒緩自己的心情。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很容易被手機中的游戲所吸引,從而對手機上癮,進而影響到學習。
3、社交媒體影響
長期沉迷于社交媒體,會讓孩子們沉迷在虛擬世界中,逐漸減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4、生活圈子過于狹窄
當孩子習慣了在虛擬世界中的生活,孩子們會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空間里,變得越來越孤僻,不愿意與外界交流。
5、溝通交流減少,情緒化嚴重
對孩子而言,手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旦孩子使用手機,就會影響身心健康。
尤其是對性格內向的孩子,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那么手機就會成為孩子的精神寄托。
孩子沉迷手機,除了會影響孩子的視力、智力、情商、身體健康之外,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笨。
因此,面對沉迷手機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要采用打罵、強制的手段制止,而是要采取一些溫和的方式,讓孩子明白手機只是生活的輔助工具,而不是全部。
只有我們變成了手機的主人,才能夠獲得與人交流的機會,才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