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11歲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10歲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1歲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12歲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對于這個問題,有一種很熟悉的體驗。
我們小區的一個小區里有一個大約10歲左右的男孩,被爸爸打了兩下,當即就撒手人寰。
我們實在是忍無可忍,叫他回家,結果他居然和我對打,結果,他爸竟然和我老婆一樣對著兒子掄起手臂,把兒子給打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
被打以后,兒子哭著求饒,并保證再也不這樣做了。
我嚇壞了,趕緊沖出去追了過去,最后,兒子挨了一頓打,不服氣的兒子和我老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第二天一整天都精神狀態都很差。
自此以后,我不敢再管孩子的學習,只要他在家,我就去盯著他。
可是這樣的陪讀真的有用嗎?我內心真的接受不了,有一天晚上他說:“媽媽,你別逼我了,我只想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
聽了我的話,這個孩子徹底放棄了自己,封閉了自己,不再與人交流,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
父母的有效期一年多了,孩子都還記得那一句“我不想和你做朋友”,他說道:“ “你們也太古靈了,還不如我們自己做朋友呢!”
是啊,孩子和父母不親,也不想理由讓父母傷心的事情,那么孩子就會越來越沉默。
讓孩子學會道歉,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的一種方法。
不要因為孩子的沉默,就把內心的垃圾全扔給別人,不要讓孩子寒氣難受。
4、不要幫孩子做決定
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很多事,父母可以提供給孩子一些建議,但不要替孩子做決定。
讓孩子感覺父母是尊重自己的,是可以放心的,孩子才會去跟父母袒露心聲。
另外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要指責,辱罵。
比如說:“你怎么這么笨?豬腦子…..”
不要說:“怎么這么點小事都做不好!”
而是跟孩子說:“我相信你以后會做到更好,你相信你自己嗎?”
孩子接受了這種正向的鼓勵,心里就會產生一種“我可以的,我能做到”的心理暗示,下次在做事情時更加的有信心。
孩子做錯事了,也不要指責,而是告訴孩子下次如何改正。
如果孩子做了錯事,父母的批評教育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不要打罵孩子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犯錯誤時,就會對孩子進行打罵,認為自己的孩子越打越皮,越罵越叛逆,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叛逆。
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都會犯錯誤,而父母在發現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做的是正確引導,和孩子一起改正錯誤。
家長們應該明白,孩子犯了錯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打罵孩子。
父母的不管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有的父母只會“硬碰硬”,而不懂得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
父母的不管教,會讓孩子變成叛逆、任性的人
第1個原因:父母的不管教,導致孩子更加任性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家長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嚴格,他把自己的兒子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但是有一天他去銀行辦理業務,發現自己的銀行卡還沒有辦理系統,他瞬間崩潰,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而此時的家長已經見怪不怪了,家長在一旁怒吼道:“我都給你辦理了,你還不聽話,你還在那里哭,你有什么資格哭,我都替你丟人現目!”
這一幕被當時的很多人看了,都忍不住大呼:“這哪里是培養孩子啊,簡直就是害了孩子。”
還有的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聽話,特別懂事,但其實并不是。其實他們骨子里就是這樣的“別人家的孩子”,只不過是被自己父母的行為習慣逼到走投無路,只好把自己生活中的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最近幾年,“喪偶式育兒”現象屢見不鮮,有一位父親這樣說:“兒子結婚時,我也沒什么特意去過,就是想著要把他留在身邊就好了,沒想到他居然在離開前夜還在哭,也不和我說,好像在和我置辦婚禮一樣,也不和我說,每天一見面就是吵架,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就在這樣的氛圍里,身為媽媽的她根本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都是在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所以不要過于追求“別人家的孩子”,如果走進了一個“別人家的媽媽”,那一定是個同樣的乖孩子。
如果這個媽媽能正確的理解他的“叛逆期”,他在走出家門后也能更好的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