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表現的幾個典型表現
1. 經常做事拖拖拉拉
之前有一段時間我工作忙,晚上九點多回到家后,孩子仍然磨蹭拖拉不肯起床,并且玩玩具的時候心不在焉,一邊玩一邊玩。當時我沒在意,孩子看到我拿起手機后又心癢難耐,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總是做事拖拉,而且行動力還很弱,比如,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做作業時還磨磨蹭蹭,不能按時完成。
2. 不喜歡和老師同學交流
有的孩子不喜歡和別人交流,總是自己一個人,會默默地在角落里玩手機,不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在學校和其他同學一起玩的時候,也總是畏畏縮縮的,顯得很木訥。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據研究表明,主要是因為孩子存在的不良的社交障礙,或者是缺乏社交技能。
· 缺乏社交技巧
除了不愿意和其他人進行交往以外,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存在著諸多欠缺,導致他們根本無法去應對與其他人進行溝通交流,以及溝通交流。
這樣的情況出現在大部分孩子的身上,比如:當他們想要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家長會阻止他們的行為,但是孩子們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只好通過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 缺乏社交技能
有些孩子會因為無法與其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而感到恐懼怕,還有的孩子會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進行交流,而出現恐懼、害怕的情緒反應,比如碰到人要躲避而不主動去打招呼,或者遇到別人是無意間的碰觸碰到了自己的身體,家長也會表現出生氣、憤怒、失望等等情緒。
當然,孩子可能還沒有建立起一定的社交技能,所以會通過一些行為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然而,盡管家長在平時在生活中會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訓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只是簡單的為孩子安排其他的事情。而孩子的社交技能還沒有發展好,就需要不斷的接觸社交技能。
所以,當孩子的社交技能發展不足的時候,家長就會被老師的教學內容所困擾,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從根源進行調整。
2、家長沒有學會正確的方式表達
家長要想讓孩子變得彬彬彬有禮,家長就要學會適當的表達。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學會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并且將自己對孩子的喜好,進行合理的表達。同時,家長還要學會正確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適當的自我暗示,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習慣。
3、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要給予過多的批評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錯誤,家長如果總是一味的去批評孩子,那么孩子不僅會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還會認為家長就是不喜歡自己,因此才會不愿意聽家長的話。所以,家長要學會正確的去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
我們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去批評孩子,這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是統一的態度,并且也要讓孩子能夠懂得換位思考,家長們要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的時候應該要及時改正。
正所謂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每個家長要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想法,家長們要明白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事做,那么孩子的內心會變得不聽話,長時間的不聽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甚至會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出現。
父母要更好的溝通,才能讓孩子更加的明白事理
1.溝通的話必須要讓孩子聽進去
很多父母只顧著自己,不愿意傾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那么孩子也會不愿意和父母進行溝通,甚至會出現頂嘴的情況。
所以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們要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并且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溝通,讓孩子更愿意和父母交流,一起做一些事情,這樣父母才能給孩子帶去更好的教育。
2.溝通的話必須要及時,話要好好說
其實很多父母都覺得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是讓孩子說一句話,都沒有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話又說不到孩子的心里去,這也是沒有辦法和孩子溝通的。
而要和孩子溝通的話,那么父母就必須要認真、耐心的去說,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明白溝通的意義,也才能讓孩子愿意和父母說更多的話。
3.溝通的藝術要有藝術
在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藝術,不可以是自顧自看的態度,因為這些品質就是溝通的藝術。
當父母運用好了藝術這個工具的時候,那么,父母就會在溝通的過程中,孩子也能夠聽得懂一些。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語言,語言的表達,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他們需要父母的耐心、愛心和理解,而父母對孩子的這些品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智慧,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
4.溝通的藝術是需要學習的
有時候,父母以為和孩子的溝通就是說一些道理,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一點,溝通的藝術不是說教,溝通是雙方進行互動,溝通是雙方了解對方內心世界的一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