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聽話的孩子,你的言語通常具有殺傷力,說這是恨鐵不成鋼,說這是情感性的語言,那是自己生下來,生下來養他,養他的全部。
1、人格上的沖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人類的行為,本質是自我意志的形式。在古代,從放棄各種學習,用一門手藝,換一個大房子,甚至用一塊磚或一根電線,就能一勞永逸,因為他們懂得,讀書重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即使這個人生再有多困難,也會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為什么孩子會有“不聽話”的表現,要找到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糾正錯誤,遠離“不聽話”的誤區。
1、壓抑型父母的教養方式
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聽話”是老一輩對待孩子的普遍的教育方式,那些孩子不聽話的父母大都會采取以下這幾種教育方式:
1、“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老一輩父母常用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方面,他們認為打孩子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也是老一輩父母常用的教育方式,在他們的觀念里,打孩子是最有效的管教方式,也是最安全的管教方式。
對孩子實施打罵,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深深的恐懼感,孩子容易產生深深的自責感,覺得自己沒有做到最好,會讓父母對自己失望,甚至會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
2、“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認錯率低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打不成才”,這是老一輩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父母認為自己是愛孩子的,自己是在“教育”孩子的,孩子犯錯就要接受懲罰,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經常會說一些懲罰的話,比如:
“就這件事情而言,你是不對的”
“今天你犯了錯,媽媽很不高興”
“你這么做是不對的”
“媽媽,我錯了,以后怎么做都行”
“我給你講了很多遍,你都記不住”
“今天我要懲罰你,因為你犯錯誤了,今天你沒有完成作業,所以你受到批評”
“今天你把水杯打碎了,但是你卻對我說謊,我很生氣”
“你沒有做好事,說了,你也做不到”
……
有些父母可能會直接批評,或者直接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好,或者“下次再這樣就不給你買了”。
這樣的溝通,沒有建立在對方認可的基礎上,溝通起來也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因為它沒有目的性,也沒有達到效果。
溝通的意義就在于平等,如果這個溝通是積極的,那溝通就是沒有意義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要想讓溝通更有效,還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掌握溝通的方式和方法。
那么,孩子為什么要進行溝通呢?
溝通的方式很重要,它可以是我說,也可以是你做,也可以是我不做。
溝通的方法很重要,尤其是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學會和孩子說話,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親子溝通是最有效的方式。
只有我們先做到,我們才能影響孩子,才能最終的影響孩子,影響孩子。
請家長們記住:
想要有效的溝通,第一步就要學會傾聽
!
想要和孩子更好的溝通,第一步就是先學會傾聽!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說:
“什么也不說,做有力量的父母。”
如果做到這一點,你將會發現,孩子的內心是無比平靜的,他們更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對待他們。
在此基礎上,你也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如何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成績,更好的成長。
如果我們一味的指責孩子不努力,卻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我們就無法真正的看到孩子的內心需求,更無法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
在親子溝通中,我們不妨試試用“描述”代替說教,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可能沒有仔細思考過。一句話,一個手勢,可能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心情,也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所以,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不妨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讓孩子在理解的同時,也能獲得父母的信任。
3.父母減少說教,多去理解孩子
《家有兒女》中,夏東海對于夏君王的教育方式,讓人印象深刻。
夏君王嫌棄夏君王學習態度不好,天天向夏君王發牢騷,嫌棄夏君王很暴躁,尤其是對他們的教育方式,有時候甚至忍不住去指責夏君王。
夏君王這種做法,讓夏君王深受打擊,所以每當夏君王回家向夏君王發牢騷的時候,夏君王也總是嗤之以鼻,并且不管怎么問,夏君王就是要出氣到時候就好了,哪怕他真的被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