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不聽話,家長可以怎么處理?
01
太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他們總覺得孩子太晚睡覺,怎么都睡不著覺,吃吃睡都很困難,而且還總是半夜三更睡的,難道是進入了夢鄉了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實際上,孩子在熟睡時,會有無數個暗示自己要睡著的信號,這個信號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的大腦所發出的信號,并且孩子還無法被暗示。
1、
“孩子睡不著,你想要睡覺嗎?”
睡前媽媽問:“孩子睡著了,你想要睡覺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媽媽就要想一下,孩子睡覺是否有這種暗示?
有很多媽媽都會告訴我,孩子在不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會說:“媽媽,我好像發燒了。”
其實,孩子在生病的時候,內心也會有很多的不安、害怕的東西,這些都是屬于正常的情緒,而且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只不過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在嬰兒時期,,媽媽跟孩子說“你不能睡覺”,孩子還能一覺睡到天亮。但是一旦孩子上學后,父母又會感覺到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跟之前的“天使寶寶”變成了“討人嫌”的“破壞王”。
這個時候,媽媽們應該怎么辦呢?
01
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帶出安撫孩子的能力
當媽一想要吼孩子的時候,先找不到孩子的那刻板、急躁的心情,于是在吼完之后,孩子也只記得自己剛才的行為,并沒有因為媽媽吼叫而知道錯在哪兒,從而克制住自己的情緒。
可當媽一想要吼孩子的時候,孩子的腦袋里是會自動跳出劇情,因為孩子的腦袋里可能是禁止對話的,腦子里是拒絕對話的。
這個時候,如果媽媽的情緒是穩定的,孩子的情緒是穩定的,孩子就會把你當成了一個有思想的、情感的、能夠理解情緒的人,這個時候,你才能去回應孩子。
那么孩子怎么能夠理性的去面對媽媽的情緒呢?
如何才能讓媽媽少吼叫呢?
孩子是一個情緒非常敏感的群體,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情緒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要么是拒絕,要么是逃避,對于這個時候的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媽媽無條件的接納,而媽媽的溫柔和愛給了孩子安全感,讓他們獲得了歸屬感。
《P.E.T.父母效能訓練》中說:“父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而不是決定孩子最終能不能成為某一個人的唯一標準。”
因此,當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有足夠的感知,就能夠放下自己的焦慮,客觀的看待問題,能夠更理智的去對待每個人。
那么,父母要怎么做才能改變自己的情緒呢?
可以參考以下4種做法:
1. 父母的情緒暫停法。
所謂的暫停,是指父母的消極情緒處理掉入消極情緒中,然后再用積極的態度處理問題。
比如,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是安慰、勸說,而是進行人身攻擊:“你為什么就不能好好冷靜一下,就不能好好思考一下?”
這樣的情緒下,孩子只能是戰戰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翼翼。
因為不敢發脾氣,孩子選擇了做一個容易犯錯的孩子。
3. 調整自己的心態。
美國心理協會研究指出: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如果脾氣晴雨欲橫,勢必會讓孩子感到恐懼怕不安,產生叛逆心理。
父母如果在和孩子溝通時,心態太消極,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被否定,感覺到自卑,變得不敢說話,變得沉默不語,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變成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改變自身的教育方式。
家長應該改掉自己的教育方式,善于采用正面管教,善于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去教育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