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詢有用嗎?這是現實中大多數心理咨詢工作者的顧慮。
對于孩子抑郁癥的心理咨詢,家長需要到正規的醫院或心理機構就診,到綜合醫院或心理咨詢室就診,聽取醫生的心理咨詢師建議,以專業的方式幫助孩子,改善孩子的情緒和問題,促進孩子的成長,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尤其是如何調整孩子的情緒,防止抑郁癥的復發。
雖然,目前針對抑郁癥的心理咨詢市場處于混亂態勢,很多學校、社會機構是不定期向家長推銷心理咨詢產品,但是孩子們或多或少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行為問題,可能因為性格方面的原因,孩子們可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產生不同的心理問題。孩子出現了抑郁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學會察覺和理解,及時處理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本文旨在于大家共同探討,如何緩解青少年抑郁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孩子們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
家庭心理治療領域有很多實踐經驗,如:如何識別孩子的抑郁信號?了解孩子患病后,該如何治療?如何預約門診就診?如何進行心理援助?
張麗麗麗霞,常年從事心理健康咨詢和臨床工作。她曾從事心理治療和教學工作,在廣州、武漢三座重點高中、武漢大學等地工作近30年。她的經驗總結出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視:從小學階段就高度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情緒問題,發現孩子出現抑郁后及時停止學業問題,同時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都非常重要。
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家庭教育是關鍵
家庭教育強調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比如說,生活習慣的養成、興趣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情緒管理、禮貌行為習慣的養成等。此外,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培養,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問題不僅僅只是教育的問題,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家庭關系的問題。比如,孩子多動的問題,父母需要注意對孩子的態度問題,多了解一些家庭關系的科學和合理的引導,從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注孩子內心世界,選擇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溝通
有的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更多的時候就是在不停地說教,孩子有什么想法就會跟父母講,并不會有太多的話要問,這樣也能夠讓孩子覺得父母在乎自己。但是孩子自身存在的問題就會導致孩子的內心感受不被重視,甚至覺得父母不懂自己,因此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
因此,“閉門造車”的方式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行為,更多的時候是孩子自己進行了思考,而不是父母逼迫他們去做。這樣父母也不會強迫他們去做,效果反而會更好。
學會與孩子溝通,有助于父母與孩子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我們與孩子進行溝通,不僅僅是要做到尊重孩子,還要做到理解和共情,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要以朋友式的友好交流為主,在孩子面前也要表現出對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就會在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溝通,而不會產生逆反心理,也會更愿意聽取父母的意見。
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多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這樣孩子就不會對父母有抵觸心理,同時也能夠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這樣更加能夠理解父母的苦心。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與自己是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所以父母要盡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對著自己的“訓斥”和“命令”。
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規律,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父母要懂得“因材施教”
,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么樣,關鍵在于父母如何正確的引導。
1.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
很多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可以通過犧牲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實現自己的愿望,強迫孩子順從自己。
甚至有些父母還會用打擊式教育,對待孩子的想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只會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會得到成功。
2.理解孩子的叛逆行為
在叛逆期,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會有很多,他們有些行為確實是我們覺得不對,但我們不能理解,因此更多的是需要去理解孩子。
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責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和你的距離越來越遠。
所以,我們應該先理解孩子的叛逆,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們,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3.信任孩子,尊重孩子
有句話說得好,真正的愛孩子,就是信任孩子的目光所到之處,孩子雖然有些許出格,但我們都不能看著孩子一眼辨識的眼睛,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能力。
所以,我們可以摒棄對孩子的”絕對權威”的做法,多去信任孩子的眼光,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4.共情,引導孩子表達
對于孩子有些許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一起去引導他。
比如當孩子看到電視里的人與人打架斗毆,如果孩子很生氣想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可以把孩子當作”人來嚇人”,讓他去想象自己是從什么時候變成這樣的,如何處理打架斗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