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問小度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你會發現,他這種調皮搗蛋的行為其實不是為了在他的頭上做文章,而是想要證明他的“自我意識”,想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明明犯了錯誤,但因為父母沒有給他反駁的機會,只好撒謊,說自己已經看過的繪本《大衛,不可以……》。
但在看完這集動畫片之后,你可能會覺得:“大衛太壞了,我想要揍他”。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父母的這種選擇真的是給孩子打下了一個糟糕的負面榜樣。
而且孩子會因為這種行為被父母教育著,自然也會認為自己做什么都是錯的,反正父母不會覺得自己不好。
三、給孩子指出需要做的事情
我們也都知道,人都有一種惰性,所以遇到困難就退縮,因為害怕無法承擔責任,所以選擇逃避。
如果給孩子指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說孩子可以很好地執行,而不是通過哭鬧,這種方法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是錯的。
那么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孩子就不會再這么做了,因為他知道有好辦法,可以從錯誤中學習,因為有錯誤能讓自己一直保持良好的狀態。
最后孩子就會慢慢地改變。
四、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分3步驟
1、選擇先做,再做
選擇先做,是比較容易的。
比如做數學,孩子選擇先做簡單的,那么做到20分鐘,然后再做難的、稍微有點難度的,會更好。
這樣他就會思考怎么做,從而做到心中有數。
2、選擇先做,再做難的
父母在選擇的時候,必須考慮先做難的、需要做到的,不能因為孩子的某項任務沒做好就盲目地認為孩子能力不足,這時候家長可以幫助他們在做難題的時候學會自己動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3、先做后做,教孩子先易后難
比如在選擇先做還是先做的問題上,教孩子先易后難,再難的題目,如果直接算的都算的上不出來就先做后面的題目,有時候雖然會做,但做錯了以后就會產生挫敗的感覺,沒有成就感和樂趣。
雖然孩子在沒有上小學之前有一定的入門,家長不要盲目地“雞娃”,不要讓孩子學習太多的知識,因為它們會“拔苗助長”,影響孩子的進步。
首先,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學習中,如果家長真正用心陪伴孩子學習,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這樣他們才會自覺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要讓孩子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現在小學階段,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閱讀不僅對孩子,對成人來說,也是一樣。要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閱讀量大的孩子,可以給孩子配備一些課外閱讀的書籍,比如一些好的童書,可以給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和優秀讀物。家長陪著孩子讀書,前期應該循序漸進,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這樣,孩子再難的時候,也不會再感到焦慮。
再者,要讓孩子明白,成績的好壞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好,也不是考上名校才有前途,而是要學會適應社會。父母也要了解到學習的目的,學會為自己負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讓他的時間自由自在,不要讓孩子只有在書桌前,坐在教室里。
培養他在課余時間去做他喜歡的事情,而不是什么也不做。
還有就是給他設立一個小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他目前最想要的,或者是他力所能及的。比如說,他喜歡閱讀,那就讓他每天堅持讀一篇他喜歡的外國文學,時間久了,就會成為他的愛好,一旦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再去要求他必須要有課外閱讀量,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課外閱讀量了。
03 孩子學習沒動力,不想學,父母要了解背后的原因
要想孩子學習好,一定要先了解背后的原因,再針對性的給出解決方法。
如果孩子是因為沒興趣,不想學,就要找到原因,對癥下藥,幫他從根源入手。
從剛開始厭學,逃避學習的背后,并不是成績的下降,而是學習方法的變化。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們主要是聽從老師的安排,按時完成作業。但到了三年級,孩子學習成績卻下降了,而且厭學的情緒變得更加明顯,甚至厭學逃課的情況就更嚴重了。
這時候,父母就要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從原因的根源入手,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
很多家長會說,自己一看到孩子厭學就特別緊張,說的多了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
其實,孩子厭學也會讓人感到難過,因為你會發現,如果你越是過多地去強調學習的意義,孩子的壓力越大,就會越緊張,越是想逃避,而不是發自內心地去解決問題。
相反,如果孩子厭學,一定是因為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