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輔導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師馬夢秀說:“青少年心理輔導本身就很復雜,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它發生在任何關系之中,任何家庭、學校、個人都很難找到解決方案,尤其是孩子自己。”
馬夢秀說:“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因為壓力大而選擇了輕生,其實這背后有很多原因。”
“心理輔導本身并不復雜,我們只看到它的表象,就看不到它里面隱藏的行為,而抑郁癥患者往往不是看起來很明顯的行為問題,他們背后的心理問題甚至有可能是問題的原因。”馬夢秀說。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因此,當青少年抑郁癥狀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家長應該對這些問題引起重視,盡早進行干預,幫助孩子走出抑郁情緒。
首先要知道的是青少年抑郁情緒的早期表現為何異常。
康少父親介紹,青少年抑郁的發生始于12歲,即兒童期。12歲之前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自我評價體系,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因此情緒低落也很正常,只是在這個階段會比較明顯,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會自我封閉自己,造成其情緒的不穩定。而這個階段的孩子遠離父母,很可能會讓他們更加早熟,甚至可能做出更多叛逆的行為。
最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沖動。
雖然說,孩子到了初中之后,就會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他們的經歷往往與青春期不一樣。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間成長為一個成年人。他的身體變得強壯了,但是大腦并沒有發育完全,他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思維能力。他的三觀會不一致,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很難真正理解成年人的行為。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是通過“對著干”來感受自己的力量和世界的,他們特別需要父母的認同。
如果父母沒有以身作則,經常吵架打架,讓孩子從小就學會了看人臉色。
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父母的出氣筒,只有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才能健康成長。
有的父母工作比較忙,經常不回家,他們總是用一個白天的時間和孩子玩“王者榮耀”“吃雞”,“吃雞”“三國殺”“王者榮耀”等,孩子只要一到晚上就哭鬧不想回家。
有的父母白天晚上陪孩子一起玩游戲,哄孩子睡覺,帶孩子出去玩,晚上又陪孩子一起玩游戲,孩子不但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反而是在游戲中得到了滿足。
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沉迷游戲中不能自拔,慢慢地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想上學了。
家長要注意了解孩子不愛上學的真實原因
1.孩子在學校受同學欺負
有些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排擠,因為受了大家的欺負,被家長認定孩子沒有家教,但其實并不是因為孩子被欺負,而是孩子的一些“假想敵”心理因素在作祟。比如孩子的性格比較敏感,總是擔心別人會對自己孩子產生不好的印象,或者說自己孩子被人欺負了,導致了自卑。
因為這些小事會成為孩子內心的“陰影”,
他們會對生活中的任何人或事產生恐懼感,變得不愛去上學,也不愿見到老師,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
2.因為受到老師負面評價
當孩子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成績時,他們也會受到老師的負面評價,孩子也會有壓力,對于這些外界的評價,孩子會表現出抵觸情緒,甚至會產生一些報復性的行為。
而這種情緒也會在孩子的內心埋下種子,他們認為老師總是貶低自己,他們的安全感也會降低,從而失去自信心。
3.因為沒有學習興趣而導致的成績下降
我們來看看到底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們的成績下降。
第一類是孩子們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不知道我們作為家長如何找到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孩子們沒有找到學習方法是因為沒有學習興趣而導致的。
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就會學習,而且很享受學習的過程。
但是大多數人的方法卻不適合。這就要求我們自己找到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
這里首先是需要我們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方法,而且是有科學依據的。
其次,我們需要分析孩子沒有學習興趣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沒有學習興趣,是因為他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找到成就感。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出現的學習問題不僅僅是成績不好才導致的,而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與自信心,以及自我否定所導致的。
這就像我們的孩子出現的狀態不理想的時候,我們內心很著急,也很自責。
所以,我們應該了解孩子的情況,分析他們學習的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只盯著孩子的問題。
第三,找到原因,然后再去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壓力,我們就應該幫助他去應對壓力,而不是去抱怨。
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陪伴,鼓勵孩子,我們要幫助孩子去找到一種他的學習方法,一種他的學習方法,一種他能夠達成的學習的目標。
其實,我們家長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給孩子幫助孩子解決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