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來自家庭的焦慮
當今的教育現狀,一直以來都引起了中國家長的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近日,家住河南的家長找到了,孩子放學后,父母焦急的想讓孩子成績好一點,出成績,爭取讓孩子成為親戚朋友家的好孩子。
每到開學季,最讓家長煩心的就是孩子放假回家作業寫不完。
可是,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是家長的事情,不應該成為孩子,而不是老師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放假在家不寫作業,不愛學習,做事拖拉,或有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毛病,老師和家長一定要管理好這件事情。
1、制定學習計劃
按照老師的規定,父母制定的學習計劃應該由孩子自己來制定。
如果孩子已經按時完成了,父母要適當的給予獎勵,如果孩子并沒有完成,則需要承擔相應的后果。
父母只有在孩子按時完成了目標后,才能給予獎勵。當然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很好,也可以適當的給予一些獎勵,比如只要堅持一個月,就可以買一個他想要的東西。
2、制定學習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要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來制定,不要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計劃來學習,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規劃學習時間,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來制定學習時間,
這樣可以讓孩子有學習的緊迫感,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3、轉移注意力
孩子玩手機時最主要的是娛樂,但是孩子玩手機時最主要的還是要以完成作業和玩手機為主,因此父母可以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進行一定的監管,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4、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最喜歡模仿父母,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一些不尊重父母的行為,那么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責罵,而是以身作則,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自己就是個沉迷手機的人,那么孩子可能會模仿你的行為,最后把手機給孩子,這是父母的責任,如果父母只知道玩手機而不陪孩子玩耍,那么孩子也很難在以后的生活中去改正自己的行為。
二、你要多陪陪孩子玩,而不是玩手機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總是忙于工作,孩子被扔給了父母或者是隔輩照顧,所以,他們對孩子的陪伴沒有什么要求,所以,孩子就會通過玩手機來尋求父母的陪伴,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也是很普遍現象。
三、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懂得關心父母,有些家長平時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甚至有些家長還會埋怨孩子太笨,
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這個職業,就算是我這樣,我也不可能比你爸優秀。
三、你要多陪陪孩子,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小棉襖”,他們希望獲得更多的親情陪伴,他們不想和父母待在一起,多和朋友待在一起,這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個孩子和父母不親近,只是覺得父母很煩人,那孩子肯定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不愛自己,甚至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四、家長要學會主動和孩子溝通
平時和孩子溝通時,家長要學會主動去找孩子聊天,這樣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孩子,才能想出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如果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家長也不要著急,不要焦慮,而是要先去了解孩子,不要急著去指責孩子。首先要從孩子的情緒入手,可以和孩子聊聊天,問問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用一味地責罵,不給孩子正能量,讓孩子難受。
家長還要明白,對孩子來說,發脾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作為家長,如果孩子只是在某件事情上鬧脾氣,那才是特別糟糕的事情。很多家長會認為是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好,所以才會去責罵孩子,要求孩子改正。其實家長們大可不必這樣,首先,家長們要允許孩子發脾氣,不要阻止孩子發脾氣。其次,家長們要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用溫和的語言和孩子溝通交流,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教會孩子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最后,家長們要記住一點,對孩子多一分耐心,多一些鼓勵,少一點冷處理,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