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1. 調整心態,正視自己的心理現狀,分析情緒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法,杜絕心理問題。
2. 調整信念,激發改變自我。積極自我暗示,增強自信心。
3. 學會自我鼓勵,增強心理上的自我價值感。自我鼓勵越多,心理壓力越大,學習效率越低,效果越差,形成惡性循環。
4. 行動起來,積極面對,以優生立榜樣。作為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領路人。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行動去影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中,學生會獲得積極的心理狀態。
5. 教育學生要充分認識學習的意義,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自己的前途負責。對任何人來說,不是為了自己而學習,而是為了你自己,學習是為了自己而學習,與父母無關。如果孩子對學習抱有很大的熱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他會不負責任的。作為家長,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要坐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
孩子學習時,家長要放下手中的事,也不要看電視或看手機,更不要催促孩子趕緊寫作業,家長如果只是催促孩子趕緊寫,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孩子學習時,家長也不要去看電視或聽音樂,應該陪孩子在旁邊看看書,把孩子的學習氣氛營造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知道在學習中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責任,是自己的事情,不能靠父母來做,靠父母監督和逼著學習,真的是受不了。
二、監督和逼迫只能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對于孩子的學習問題,家長的嘮叨也是為了控制孩子的學習狀態,讓孩子把學習的事情放在心上,就這樣看似家長在監督孩子學習,其實家長的嘮叨、督促,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更加不想學習,慢慢的產生了厭學情緒。
三、與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做好規劃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學習,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輔助孩子完成學習任務,例如給孩子安排好每一天的學習內容,父母在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給予一些獎勵,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在學習中也會獲得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四、不要讓孩子過多的依賴父母的幫忙
如果孩子出現了什么問題,父母也沒有必要的因為幫忙而過度的關心孩子,要有計劃的幫孩子解決,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做,這樣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多的給予孩子自己動手能力的機會,并且多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積極樂觀。
結語:
作為父母的我們,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加的優秀,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那么父母就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興趣,不要讓孩子的空余時間全部都放在手機上。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做到合理的幫助孩子戒除手機癮呢?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