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
“叛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學概念,心理學家把叛逆期稱為心理過渡期。叛逆是指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雖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但是叛逆心理卻是真實存在的。
01
“14歲”現象
前段時間,媒體報道了一則新聞:
14歲少年小肖在網吧刺殺了自己的父親。報道中寫道,小肖的作業本里有一道題,“當你的父母錯怪了你時,你會怎么辦?”
他如此回答:寬容、溝通、交流。可以相信,他是一個心存善良、樂于助人為人的人,也希望自己能與父母溝通。
但是,正如新聞里描述的,當爸爸把他從網吧里揪出來扇耳光時,他沒有說一句話。
接下來,他向爸爸掏出了彈簧刀……………
在這起弒父的人倫慘劇中,不難發現,這位少年正好處在14歲的年齡。
無獨有偶,在近期的現代快報中,也曾有一個14歲的孩子因為父母沒收了手機,一時沖動而離家出走。
僅僅因為父母沒收了他的手機,而孩子便選擇了輕生。
這些孩子因為沒收了手機,就會有自殘甚至自殺的行為,但因為父母的管教而輕生,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一位15歲的女孩,在遺書中說:
“你們總是這樣,在我迷茫的時候,就開始指責我,甚至用刀,用刀,直到把我扎死…………”
短短6分鐘里,就有幾十條,戳中了很多父母的心。
這些父母,一邊對著孩子用盡各種方法,企圖用各種手段“逼迫”孩子,一邊又無法控制孩子的欲望。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
他不再向父母期待的方向發展,也不再渴望父母對他的愛。
心理學家桑代克指出,兒童的發展是從無意識發展到有意識的過程。
如果父母過分干預孩子的事情,將導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阻礙孩子的心理韌性發展,嚴重的還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甚至產生抑郁、自殘等行為問題。
那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心理,是因為他無法從父母這里得到足夠的愛,以至于認為只有通過游戲,自己才能獲得“愛”,也才能得到“歸屬感”。
所以當孩子沉迷于游戲時,父母最應該反思的是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把孩子推向游戲的“深淵”。
父母要想改變孩子的“游戲成癮”的情況,首先要從父母自己開始改變,試著去愛自己的孩子,接納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讓孩子在愛中獲取更多的信心,才有可能從游戲的旅程中走出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文/北京西城派對家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