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的心理咨詢師方藝儒老師告訴記者,青少年有了壓力、焦慮和恐懼,這些情況背后有一些共同的原因。當然,適當的壓力可以促進動力持續增長,比如考試前感到緊張、焦慮等,隨著學習壓力增加,同伴關系需要補充更多的情緒。
北京市煒中學校長陸林:這種壓力是現實社會需要的,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孩子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家長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家長不要覺得我比孩子辛苦,我自己努力了,我就對得起孩子,不要考慮這么多,你會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孩子怎么會有心理問題呢?
方華:孩子的成長確實需要時間,我們要幫助他度過這個階段。孩子的一些變化是生理變化,青春期會出現一些行為和情緒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好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張偉利:
對,肯定會有一些心理問題,但我們也會從新聞媒體新聞媒體新聞媒體新聞媒體或者一些客觀事實來看。比如,一些青少年網癮比例比較大的情況下,一般都是跟同伴的關系、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同伴關系等問題,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再加上學業壓力比較大,如果不處理好,可能就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威脅、恐嚇、體罰等等,這些方式可以通過簡單的心理教育來避免問題的發生。
但是,如果家長本身對于孩子的教育沒有做出及時的引導,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進行合理的關注。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父母應該如何幫助?
父母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采取適當的方法,尤其是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應該會做出積極的嘗試,但是很多父母對此缺乏認知,因為他們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就會一直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
但實際上,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想要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就應該首先要從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著手。而不是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抗壓能力、自信心,甚至還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1. 情緒減壓,穩定情緒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患上了過多焦慮癥,一旦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就開始鬧情緒。當孩子達不到他們的預期,就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行,產生自卑心理,最終就自暴自棄,這個過程一定會成為惡性循環。
對于孩子的壓力,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支持和理解,陪伴孩子一起渡過難關。比如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并且有想要幫助他的愿望,父母應該陪著孩子一起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給孩子制造壓力。
2. 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及時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這種關注和愛的滿足會讓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嫌棄孩子的行為,那么孩子就會從內心產生排斥,從而對父母產生抗拒,從而變得越來越叛逆。
3. 理解孩子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叛逆時,第一反應就是孩子不聽自己的話,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這樣做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這樣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的叛逆。當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孩子會變得不聽自己的話,而是對父母產生抗拒,因為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已經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了。對于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多家長都會大發雷霆,可是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那么家長不妨做好以下幾點,讓孩子和自己更加親近。
1. 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
有很多的家長都是覺得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會變得叛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叛逆,其實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所以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多關注一下孩子內心的想法,讓他們把這個想法說出來,家長也不要盲目地要去阻止,而是要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指導。
當然了,在這個階段家長也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話術,不要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時候,一句話,一句話就可以說出千變萬化,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話術,只有這樣的話才能讓孩子明白,他究竟為什么而做出這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