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孩子太焦慮了
有段時間,看到一個寶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太焦慮了。
為什么呢?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位寶媽,是個媽媽,孩子三歲半,每天晚上寫作業,寫到10點了,要睡覺了,而且孩子也還是這樣的。
寶媽很焦慮,感覺到很心累,就跟媽媽聊了聊,而這位寶媽跟我說,她很焦慮,感覺到很累,很無力,很擔心,擔心孩子。
我就問她,你焦慮嗎?
她說焦慮,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孩子的成長是不斷發展的,而媽媽的成長,是個不斷分離的過程,跟孩子是一個不斷分離的過程,你就只跟隨著孩子,只跟著孩子的節奏,這樣就不會出現任何焦慮。
所以焦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允許它存在。
但是你也要接受它的存在,允許它存在,只要我們能夠坦然地去接納它,它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
只要你對孩子抱有希望,哪怕他是一個普通人,哪怕他是個普通人,這種情緒也是正常的。
任何人的一生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考試,這意味著每一次考試都在考驗著你的孩子,這些孩子需要一個不同的考試。
你要面對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孩子需要考試的壓力,你要面對考試的壓力,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你要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孩子的考試,你可以從下面幾點進行。
首先,你需要了解到孩子在家中的壓力情況。
有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生活狀態。
特別是在面對考試的時候,孩子有壓力,也需要一個減壓的出口,這時候我們就要去傾聽孩子,去傾聽他的內心的想法,然后去理解他。
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們要去看到孩子,去聽他的情緒背后的需要,看到他的困擾,他的情緒背后的需要,然后去理解他的需要,去幫助他。
其次,我們要讓孩子的大腦能夠回到以前的那個狀態。
回到現在,我們要讓孩子回到以前的狀態。
那么要怎么去做呢?
第一,就是在傾聽孩子的心情的同時,了解孩子出現的各種情緒背后的需要。
第二,我們要引導孩子去看到自己內心的需求,孩子表達的所有的情緒背后都有它的需要。
然后,我們要讓孩子真正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需要,能夠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
所以當孩子能夠表達出自己內心的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要及時的去傾聽孩子的情緒。
第三,我們要鼓勵孩子,真正的去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種看起來洶涌澎湃的情緒。
其實在孩子表達的過程當中,他一直都在表達的,他自己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所以我們要去鼓勵孩子,讓孩子說出來。
當孩子說出來之后,我們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讓孩子能夠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也可以給孩子報一個班,讓孩子去上一些興趣班,
這樣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用心,而不是被父母所利用。
第四,我們在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如果孩子比較小,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有一些非常暴躁的情況,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讓孩子成為父母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第五,我們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
叛逆期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的覺醒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一些耐心,
雖然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剛剛開始萌芽,但是我們卻要正確的對待孩子的叛逆,及時地對孩子的情緒進行疏導,不要讓孩子迷失在叛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