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有叛逆期,也是一個孩子逆反心理的正常過程。
11-13歲,叛逆期出現。
14-16歲,叛逆期出現,更加不叛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樣的人生,實在太悲哀了!
以上,是很多人一生的必經階段,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01
孩子叛逆,是一個信號,是在提醒父母。
孩子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孩子的生理、性格特點,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拔苗助長固然好,但家長也一定要警惕。
孩子叛逆,說明他正在成長,這個過程中,他的周圍環境也是他進入人生最重要的環境,就像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外部環境決定了他的內在動力。
如果周圍環境不變,他內在動力也會隨之被壓抑,沒有機會獲得進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因為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失去發展。
當外部因素的推動作用減弱,就會呈現出一些“倒退”的現象。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聽話,他不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不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表面上的,所以他們缺乏做事的意愿和動力,往往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為逆反、暴躁、不聽父母的話,故意和父母對著干,以和父母對抗,就是無法從根源。
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父母對孩子學習的控制,在進入到青春期后,他們和父母的關系突然變得像仇人一般,親子關系降到冰點,家長們一下子就受不了,開始“小心翼翼”了。
那么,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我們要先了解兩個階段的特點:
第一個階段,“激情期”:2至3歲,表現得像個小孩子,但是明顯對任何事都感興趣,一個月后就像變成另一個人一樣,什么話都不愿說,家人叫他干什么都毫無反應。
第二個階段,“可怕的兩歲”:7至8歲,孩子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第三個階段,“關鍵期”:13歲以后,孩子進入青春期。此時,他的身邊最親近的人事物開始向他們表示反對,他們從家庭中逐漸脫離父母,而更多的同輩群體也成為朋友,這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就對什么事情都傾向于持批判的態度。
所以,父母要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接受孩子長大,讓他們逐漸學會自己動手做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地成熟起來。
3、
進入青春期,孩子的第二性征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因為身體發育的同時,孩子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心理也隨之產生了較大的變化。他們渴望獨立,渴望獲得尊重,但也常常會因為各種挫折和困難而感到沮喪和沮喪,同時又對父母的管教方式不滿。
于是,渴望與父母進行溝通,但又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因此內心矛盾就產生。
而另一方面,青春期又特別渴望獨立,希望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但又同時又無法完全獨立,同時又渴望能夠依賴于父母的幫助,因為獨立的渴望獨立自主,所以就會通過一些叛逆的行為來向父母進行求助。
2、
父母不懂青春期孩子叛逆的2個原因
1、自我意識的覺醒
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很在乎自己的面子,因此在這個階段很容易跟父母產生矛盾沖突,而且這個時候他們的情緒起伏也很大,內心的情緒波動也很大。
而且此時孩子對于家長的一些要求和叮囑,他們也會產生很強的反抗情緒,這也是孩子身體發育所必須要經歷的,所以他們會對家長的一些要求作出反應,表現出很大的不配合。
2、
受到的批評多了,需求也多了
青春期孩子有很多過剩的自尊心,也就是自尊心,被批評多了,孩子就會變得不愛學習,對家長的批評也會非常敏感,畢竟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
尤其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如果家長還把他當小孩來看待,進行說教,不僅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變得更加討厭學習。
3、
平時生活中,家長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如果孩子做錯事,我們也要以一種平等的方式去包容孩子,這樣的溝通方式,會讓孩子對自己更加認可和信任,從而也能減少孩子頂嘴的現象。
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該如何跟孩子相處呢?
1、
給孩子尊重
當我們認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其實內心是不希望自己去管教孩子的,當我們認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其實內心是希望自己在一個獨立的空間去和孩子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