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矛盾心理是成長過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通常情況下,也許在學生時代就有這樣的煩惱,卻一直困擾著他們。小時候這些所謂的“哥們兒義氣”,都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萌發的,這是我們教師生涯中經常見到的,是學生時代重要的轉折點。
少年期的孩子心理上會存在兩個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就是自我意識的發展,第二反抗期就是青春期,第三反抗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
還記得前兩年央視主持人柴靜主持的一檔節目中,主持人直言:孩子的青春期要分清楚,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事情,什么時候該提什么需求。一個小學生,每天就會不停地被爸爸盯著寫作業,媽媽看著學習,就感覺孩子們就像在一個個機器人一樣被馴化。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每個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有叛逆的跡象,不少家長并不理解,覺得孩子那么乖巧懂事,為什么會突然間性情大變。家長們卻不知道,他們的所有反叛行為,都是因為孩子陷入了“我是我的問題”的困惑。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不斷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可是家長越是發現問題,也只會越感到困惑。甚至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所以就會很難發現孩子的問題,也不知道孩子的問題是出在哪。
對于孩子,要表現出真正的尊重,而不是只看到孩子的缺點。
比如,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寫作業有錯題了,總是揪著孩子的問題不放,還不停地說:“你怎么錯了這么多?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孩子沒有把真正的問題解決好,才會產生焦慮,會非常不自信,這樣的“錯誤”對于孩子而言,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心理暗示:“這個問題我一定要解決掉!”
而這時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并給予鼓勵孩子改正的機會,孩子的焦慮會越來越嚴重,到最后就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了,就會通過借助網絡上的信息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是對什么樣的人,都會有一個自我否定,感受不到自我價值感的孩子,只會把父母的批評視為“叛逆”,用無盡的斥責給自己找一個出口,找一個避風港,但這只是讓自己躲避父母的發泄口,如果家庭成員之間是平等的,他的情緒是流動的,就不會出現嚴重的沖突。
02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到底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理呢?
▼
學習找到自我價值感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聰明的人,在我的學生時代,雖然總是成績不拔尖,但是有自己的愛好,喜歡畫畫,喜歡做手工,專注力極強。
我曾經以為只要女兒一直在學習,在學校表現好,就一定會有更多的朋友,然而到了初中后,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孩子脾氣變得暴躁,有時候她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做錯了什么,如果這時候,周圍的人指責自己,那孩子會更加的難過。
我們就無法去關心孩子的心理,因為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問題的,只有去關心孩子,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
當孩子陷入困境時,我們只有去關懷,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在困境中得到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