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半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兩歲半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自我意識的萌芽,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很小的孩子就開始不聽父母的話了。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是他成長的必經之路。當孩子到了兩歲,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甚至開始了宣告自己的人格獨立的意識。作為家長,我們該怎么辦?
1.父母要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從兩歲開始,孩子就會有自我意識,他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蘇醒了,他開始不想再聽從父母的想法,所以,對父母有了強烈的反抗欲望。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在叛逆期在成長,他們習慣的叫孩子,覺得孩子的話就是圣旨,因為孩子小,他們不具有質疑的能力,有的時候可能會顯得比較激動。如果家長不能夠重視這個問題,就會覺得孩子就一定會這樣,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在成長,因此,他們會開始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指令,其實,孩子的叛逆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2. 這個時期的孩子更加的想要自主權
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當他們會變得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希望自己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叛逆期,孩子會更加的有自己的想法。對于父母的要求,孩子會說:“我想把這個玩具拿過來,我想先玩一會兒”。
3. 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
每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孩子出現了這張紙,父母也就會關注到這張紙的哪一端是不是已經變得很好看了,父母就會關注到孩子的這張白紙的哪一端是不正常,如果父母出現了這種情況就要及時的制止,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不正常的標簽。
二、什么是"標簽效應"
所謂的標簽效應,一般情況下就是人給孩子的評價方式不同,那么孩子也就會產生不同的心理,認為自己和父母是一樣的,也就是父母所說的樣子。
1、過多的期望和壓力
"期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父母的希望往往都是對孩子好的,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期望而變得更加的努力,變得更加優秀。
但是,如果父母過多的期望孩子的成績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那么,這種期待就會被負面的思想給淹沒,孩子無法直面問題,也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
2、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的期望值過高會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
想要孩子成長得更好,父母就應該對孩子的要求適當降低,以免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
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時,孩子就會承受不住,他們就會選擇性地放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逃避學習,或者只是過高線的期望而已。
3、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績
當父母過分注重孩子的成績時,就會讓孩子變得唯唯諾諾諾,甚至形成了"唯唯諾諾諾諾"的性格,這樣的孩子不僅不會自己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也不會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鉆牛角尖,把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放到了重要的事情上,從而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面。
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也是需要父母去發現的,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才能進行教育,不要單純地只知道培養孩子,不知道應該培養什么。在當今社會,孩子有多方面的教育問題,需要父母的參與和引導,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
3、不能讓孩子成為白紙,反而應該是繪畫的主角
要想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并不是一定要去教孩子考級或者是考級,在這方面,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父母都需要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
雖然說藝術素養不能被忽略,但是說出來也是一種能力,它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呢?
1、 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
雖然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但是,很多父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把孩子的成長“重壓”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有個好成績。
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卻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自由,也沒有自己的“空間”,這樣的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甚至會引起一些心理問題。
2、不要把孩子管得太死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管得太多了,對孩子的束縛和壓迫會更大。
讓孩子自己做主,其實就是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畢竟,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父母不可能永遠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有時候,管得太多也未必是好事,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給孩子一些自主權,這才是管教孩子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