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對策及對策
與“心理問題”相對應的是“我們的心理問題”。問題具有復雜性、持久性、可塑性。由于我國民眾的生理功能和生活經歷相對薄弱,在諸多方面還處于欠缺完善的階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與“心理疾病”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處于高壓態勢,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青少年心理疾病對他們的生活產生的影響更加直接而深刻,因此,應該更加注重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副主任醫師張治華表示,像小張這樣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在中小學階段比較常見,主要表現在厭學、逆反、易怒、焦慮、多動、情緒障礙、考試焦慮等。
尤其是到了初中階段,隨著學科增多,學習難度增加,加上青春期的來臨,以及各種考試壓力的增大,以及各種考試壓力的疊加,心理疾病的高發,這個階段,孩子面臨升學壓力,學業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各種壓力,情緒波動,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調整,就可能引發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疾病,“尤其是情緒失調后,會出現強迫癥、狂躁狂癥、厭學癥,甚至是人格障礙等”。
專家介紹,這是“情感失調障礙”的表現。患者只要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往往就會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于自己,特別是原生家庭的問題,會導致他們出現情緒失調。
“有些孩子的厭學和社會適應不良的孩子比較多,比如師生關系不適應不良的孩子,在學校里面和老師同學關系不好,也會導致孩子厭學。”張聰聰沛說,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有些學生開始好好學習,但后來就討厭學校,討厭學習的主要原因是學校里的壓力太大。
在孩子看來,上學到底有什么用處?跟游戲里的強者一起組隊,升級打怪,每一次都能讓他感到很有成就感,很快樂,很興奮,很開心,很開心,是對他的一種肯定。
而有些孩子到了初中以后就不想上學了,他也不想面對那些成績平平淡淡的同學,因為同學們都在玩,他在班級里感覺很難受,他也很想融入同學,但是同學對他的態度還不是很好,他也想融入同學們當中,所以在現實生活當中,他又想要在同學們中間找到自己的位置,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感覺到很自卑。
所以,他就不得不去網絡世界中去尋找自己的位置,去適應環境。而家長在生活中也常常因為學習的事情對他說教,還經常對他發脾氣,就會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
所以,他就會覺得生活在家里是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心理上和誰都覺得自己很壓抑,而在網上這種沒有現實感的心理空間,讓他覺得自己很無助。
最后他就用“自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無助。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而不是去阻止孩子。
只有讓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他們才會更自信、更自在。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應該如何引導
現在,很多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本質上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出現了問題。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歸根結底還是要讓孩子能夠自我負責任。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講道理來讓孩子自己明白,我們所希望他們做的,只是一個輔助工具。
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我們不再是提供指導意見的人,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所以,當孩子有了不想學習的想法,我們應該轉變態度,我們要相信孩子,把選擇權還給孩子。
我們能做的,就是相信他,尊重他。
04
要想讓孩子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我們,我們就要做好一個引導者,就是要觀察孩子的行為,發現他的優點,然后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方法。
當然,這個引導,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年齡段,讓孩子參與到一起做。
比如說,我們可以詢問孩子:“你對自己的學習規劃有什么樣的規劃呢?”
比如說,你的規劃是要學習鋼琴、舞蹈、鋼琴、游泳等等,讓孩子自己來定目標。
只要他愿意去做這些事情,什么時候都不晚。
當然,需要提前幫孩子規劃好,不是指望他一個人上清華、北大,能考多少分。
如果他喜歡機械的話,那么父母可以給他買一臺重復練習鋼琴的機器,這個音標也可以下載到電腦里,播放他喜歡的動畫片或者游戲。
只要他愿意認真學習,那么我們可以適當的時候給他一些獎勵。
還有,當孩子主動想要去寫作業的時候,一定要跟他說:“還有10分鐘就開始寫作業了,可以嗎?”
這么做,不但可以規范一下孩子的寫作業的時間,而且在他做完之后,還會給他一個小獎勵,或者一個小驚喜。
這樣做,能夠讓孩子明確的知道,如果自己按時完成了,那么,他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獎勵的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3】
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歡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孩子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