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問題是很多學生、家長都無法回避的問題,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家長的孩子為何會出現心理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及時發現,避免悲劇發生?
在過去,育兒成了大家的心病,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大家都不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沒有能力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心理問題。所以,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一些家長就說,這個孩子像這樣被老師批評,那該怎么辦?有的老師就會說,你要想想,我像你這樣優秀的孩子,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家長們總是覺得孩子有問題,但是孩子出現問題往往是有原因的,
因為不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所以,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往往就會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比如沉迷游戲、比如吸煙、比如戀愛、比如打架等等,其實這是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問題是因為孩子沉迷手機而導致的,但是卻沒有想過原因是因為自己。家長沒有做出改變,那么孩子身上自然也不會有什么改變,反而還會繼續沉迷游戲。
那什么樣的孩子容易沉迷手機、游戲呢?
第一種: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
有些父母認為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就把手機給孩子玩,作為自己的“保姆”,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父母非常的“靠譜”,為了讓父母多陪伴自己,只要自己不惹父母生氣,做什么都行。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就會在父母的陪伴中,漸漸的把手機當成了自己最好的伙伴。
第二種:會讓孩子沉迷手機的父母
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有些孩子因為沉迷手機,上課不認真聽講,成績下降,天天就想著玩手機,不想上學了,父母把手機從孩子手里搶過來,孩子就開啟了網戀模式,從此對父母冷漠不說話,父母一旦斷電斷網孩子就“不給你手機”,孩子就把自己鎖在房門外,除了吃飯就是玩手機,父母嘗試著和孩子談談心,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孩子也愿意和父母吐露心聲。
結果,孩子在房間里待久了,手機真的從原來的三言兩語變成了三言兩語,甚至還發過脾氣,這讓家長很無奈,其實,手機并不是洪水猛獸,它的優點在于它給孩子提供了很多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同時,也能在手機里孩子找到許多的伙伴。有的家長在沒有忙的時候,會把手機丟給孩子,讓他自己去玩,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孩子的視力會下降,頸椎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也會由此產生。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呢?
1. 和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機的時間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機的時間,比如說每次玩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如果孩子遵守約定,可以將手機給他,他一定會很開心的,這個時候再獎勵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這樣一來,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因為手機的事情而轉移,從而會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增加孩子對手機的興趣。
2. 制定規則
規則是用來約束孩子的,并不是父母通過說教和命令,孩子就能夠明白的,通過這種方式來規范孩子的行為。
孩子長時間玩手機,自然就會有一個不愿意遵守的現象,所以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制定規則,同時也要想辦法讓孩子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從而達到對孩子其他事情感興趣的狀態。
比如說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每天看多少時間是適合看的,孩子為了能夠擠出時間看,自然而然就會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3. 給孩子講故事
無論是什么樣的孩子,只要孩子在聽故事,哪怕是抱著無聊,家長也一定要注意聽,否則很容易讓孩子誤以為這件事情非常有趣,甚至是聽不懂,而且很可能會因此而排斥。
那么家長要記得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一方面增加講故事的難度,另一方面可以適當的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慢慢的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到更多的事物。
二、孩子沉迷手機不聽話,可能是因為父母太“懶”
孩子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不愿意聽家長講道理,而是因為無聊。
在他們眼里,父母也總是在玩手機,總是在看電視,根本沒給他們講故事,所以也就很難對故事產生興趣了。
對于一些小一點的孩子來說,可能還有一些有趣的情節,家長們也可以給他們講講。
久而久之,他們就能對故事中的人物產生興趣,想著爸爸媽媽為什么會喜歡看電視,看完以后他們會很自然地跟著看進去,因為他們的腦子里想的就是電視里的情節。
三、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因為缺乏對規則的敬畏
孩子不聽話,有可能是因為缺乏對規則的敬畏。
父母的行為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不遵守規則,就會導致孩子不聽,比如說:有一次,孩子在商場里看到一個玩具被搶了,想要買一個玩具,但是家里有很多的玩具,他不想買,就哭鬧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