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傷心的說說,小孩子不聽家長話,傷心難過的傾訴也有發泄情緒的原因。
案例:
“誰誰惹你生氣了,你給我賠個活!”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明天還有明天,我就要去工廠上班了!”
“別讓小孩子哭出來了,好不好?”
而且家長一再重復他們的話。
結果:
孩子在充滿失望的回應中,去思考自己的行為。
3、命令、警告、威脅、規勸
當他的這種行為來的時候,你叫他不要哭,他會說“我不!”,“我就要哭!”
他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想要的東西。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粉紅大象效應”
。
指的是,你越不讓孩子哭,他哭得越厲害。
所以家長要在孩子哭的時候進行勸解,比如說:
“寶貝別哭了,爸爸抱抱,我們一起陪著你好不好?”
孩子聽到這句話之后,他的情緒也得到了緩解,之后他才會嘗試用更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但這種方式通常很簡單粗暴,以打罵威脅恐嚇威脅為主,這樣的方式只能治標不治本。
最后,我們可以嘗試和孩子共情
。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他需要的是你的幫助。
在溝通的過程中,你也可以試著去察覺一下孩子的情緒,
覺察一下他的情緒,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情緒被孩子的情緒帶走,先別忙著表達,可以試著去抱抱孩子。
等孩子平靜下來,
慢慢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再和他講道理。
這樣孩子會覺得你是真的理解他,當然也能理解他的情緒,然后和他一起想辦法。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家長們可以試試看。
三、和孩子一起找原因,商量
等孩子情緒平復了之后,你們就可以共同討論解決問題了。
如果孩子是因為一些具體的原因產生的情緒,那么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
為什么孩子會有這樣的情緒,這樣的情緒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從而,讓孩子知道情緒是什么,是真實的,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好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另外,父母可以通過游戲,讓孩子把情緒傳染給他人。
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跟同伴一起玩捉迷藏,看誰藏的更高,或者是讓孩子模仿游戲中的角色,給好的情緒扣留時間。
4. 覺察和涵容情緒
父母可以對孩子涵容情緒,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允許孩子自己情緒的存在。
父母要有意識的涵容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有情緒困擾時,可以詢問孩子的感受,然后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孩子感覺好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讓孩子自己去做情緒的主人。
5. 嘗試用“四不打擊法”:不給孩子貼標簽,不給孩子貼標簽
用“四不打擊法”,可以多使用一些“五不打擊法”,在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五不打擊法”:不給孩子貼標簽、不隨意評價、不翻舊賬、不翻舊賬
等。
涵容孩子的情緒,這需要父母更用心的去引導孩子,在面對孩子情緒的時候,盡量的去描述一些感受,可以用積極的詞語,比如“生氣”、“開心”、“興奮”、“高興”、“喜悅”等,這樣孩子就能體會到情緒對于自己是多么重要。
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都會相互感染,而且會相互影響,父母要學會管理情緒,提高孩子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
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處理好情緒,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生氣,什么是難過,什么是開心,在生氣的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生氣的原因,這樣情緒對于他來說是好的,是可以控制的,而不是一味的去壓制。
有的父母會告訴孩子不要去壓抑自己的情緒,但是從來不會告訴孩子如何去疏導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認為自己的情緒是不重要的,哭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而這種行為給自己的成長帶來的不良影響就是一輩子的。
父母要告訴孩子一些情緒管理的基本原則
1.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模仿對象,家長在面對孩子哭的時候,應該學會及時的制止,并且告訴孩子怎么去處理這樣的問題,當孩子有情緒時也要告訴他如何去排解自己的情緒,并且詢問孩子是否有別的方法或者是方法。
2.處理情緒
孩子和父母在情緒處理上面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憤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批評、訓斥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但是不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被父母喜歡就被討厭了。
所以,當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批評時,家長應該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
3.糾正錯誤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用溫和的態度去教育孩子,避免在孩子面前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這樣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父母喜歡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