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要怎么懲罰他?
有一種說法叫“苦果必有收獲,有了甜果就有甜果”。
我的兒子剛上初一,她的兒子也不聽話。我把他的錯題一一遍又一遍的和他“一起分析”,并告訴他“要這樣就行”。這一天,他發現,一周沒能按時完成作業,頭一天看到老師發的作業字跡很潦草,晚上自己偷偷改掉了。他的心里委屈極了,卻不知如何是好。我把這一切發在他的桌子,他沒吱聲。從那以后,他明白了,懲罰只是暫時的,他每天按時完成了家庭作業,就得到老師的獎勵。他也明白了,成績只是暫時的,他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寫作業是我的責任,我不能把事情都交給學校和老師,你可以鍛煉你的能力,但是如果你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差,那么將來在社會上就很難生存,因為沒有人會對你說一聲,你應該學習,你學習就是你的責任。我只是覺得學習太累了,我就是說,我要出去放松一下,放松一下,放松一下,可是我卻因此患上了抑郁癥,我有時候甚至會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是嗎?
王老師:
所以我們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孩子,而不是去管控他,我們需要幫他去走出這個困境,不要讓他去和”抑郁癥”的標簽”對著干,而是要去和孩子聊聊他到底經歷了什么”抑郁”的情緒。我們在和孩子談他的感受、想法、抱怨他的時候,不要有任何評判、指責、命令,這也是在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孩子往往更愿意接受。當孩子不愿意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家長可以主動去問問孩子,是不是發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孩子說沒有發生什么,家長也不要急于去問,而是應該從孩子的問題、背后找到一些真實的原因。孩子不愿意傾訴也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家長要懂得把自己的注意力關注點從孩子的情緒上轉移到和自己有關的事情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不愿意和家長交流,家長可以從這件事情中感受到情緒,也可以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原因。
2. 在問題發生之前不要急于求成
家長要知道事情的最終決定權在于孩子自己,如果孩子情緒調節能力不好,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情緒調整,比如是不是因為孩子的性格內向,膽小,缺乏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那么家長就要在孩子發脾氣之后給他一個擁抱,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他堅強的后盾。
3. 通過孩子的情緒釋放
孩子的情緒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就會出現孩子的消極,自卑,悶悶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就很容易變得內向,不愿意和別人交流,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種性格特征的時候一定要盡快幫助孩子,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不孤單。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情緒反應出現了一些異常的話,家長可以通過正面的事情來教育孩子,比如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高興的事情,讓孩子高興的事情等,都可以慢慢的讓孩子忘記悲傷的感覺,這種情緒的消退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結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的不適應期,這也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家長一定要把握住這個關鍵時期,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盡快的走出成長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