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門診有明顯的不足,由于青少年患者面臨的是新的環境和新的壓力,他們會存在情緒的波動,也會有對自己的思考,他們會認為自己正處于一個“備戰”的緊張的狀態,并且這樣的想法會被壓抑在心中,出現一定的心理障礙,尤其是在有一定自控力的情況下。
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年紀輕輕就會有心理問題,是不是說明他們心理不健康,真的是在裝病。可是,這個問題,恰恰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正視的問題。
青春期孩子的“焦慮”,是一種心理問題
焦慮心理是青春期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特征,它對于青少年的學習和成長具有極大的影響。
在中學階段,孩子的焦慮主要表現為對于學習成績的過度焦慮,對于考試和學習的心理負擔,以及對于和人際關系的焦慮等。
而青春期焦慮的產生原因,則是青春期個體本身的一些心理特征和表現。
1.孩子本身的性格和人格特點
有些孩子在小學階段,是“乖巧聽話”的,但是到了初中之后,孩子性格和心理的變化很大。
并且情緒容易出現較大的波動,時而高興,時而暴躁。
因為進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們往往會出現一種逆反心理,和父母對著干,也就是父母說什么都不聽,完全無法與父母溝通,所以父母越不讓孩子做什么,孩子就越要做什么,這樣往往會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使得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嚴重。
2.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不會關注孩子的交友情況
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家人在一起,但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總是習慣性的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只管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也就造成了孩子在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3.父母對于孩子的過分管控
有些父母對于孩子的交友情況什么也不了解,所以他們認為這就是一種正常現象,所以總是放任不管,而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會變得特別叛逆。所以父母們的這種過度管束其實就是打擊了孩子的交友情況,也就影響到了孩子的自我保護。
4.父母們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對孩子指正
有些父母對于孩子的交友情況不甚了解,當孩子放學回家后便想要出去玩,如果父母不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孩子就會偷偷地溜走。
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不放,有些時候孩子們會不聽話,父母們覺得孩子這樣做是為了父母更好的管理,讓孩子更好的交友。但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后,就會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想要獨立的交友,可是父母們總是會剝奪孩子們交友的權利。當孩子們的朋友有一天在家長們的逼迫下離開了自己,那么他們內心就會覺得自己沒有自由了,所以他們會變得焦慮。
當孩子們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感到焦慮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會因為父母的行為而煩惱,因為父母會不相信自己的判斷而煩惱,這會讓孩子們的內心變得非常的矛盾。孩子們會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在這些想法的支配下,他們覺得自己什么事情都不會干,不可以去做。而這種事情都會讓孩子們感到非常的煩惱,就像是孩子們的人生一樣,所以他們就會在意愿上面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去努力。
所以說,真正的“窮養”對孩子們是有好處的,而且“窮養”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寄托,
有的時候也是一種讓孩子們感受到更加的經濟壓力,
所以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們去合理的消費,讓孩子們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而不是只有買學習機器才是學習機器,因為孩子們會在面對學習的時候,并沒有學會合理的去考慮物質的使用,這樣的消費,反而會讓他們在學習上面出現了惰性。
那么孩子在小的時候應該如何正確的使用金錢
1、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消費觀念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小的時候,孩子是不能正確的消費觀的,因此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消費觀念,要讓孩子知道花錢的利與弊。
我經常會讓女兒在同學的手機里看到和學習有關的內容,讓她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樣才會知道如何去正確的消費,然后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才不會迷失方向。
2、可以讓孩子知道,金錢不是萬能的,要有目的性的消費
金錢觀是每個人的必備的觀念,當我們面對金錢時,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們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去,而不是我們的錢是不正確的,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消費觀念。
只有讓孩子有了正確的消費觀念,才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可以拿什么,才能更好的對金錢做出正確的規劃。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