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誰做的孽?
文|花姐姐
故事選自夏君
一個懂事、聽話、有自尊的孩子是怎樣養成的?
前幾天,小侄女在街道公園邊玩耍,一個小女孩喜歡和他一起玩沙子。
因為孩子年齡太小,媽媽幫忙帶孩子,小侄女把沙子堆到了石致遠的沙子上。
只見小侄女噼里啪啦地把沙子堆到了石致遠的沙子上,很有意思,有模有樣地玩了起來。
小侄女很開心,又蹦又跳,這一幕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然而,小侄女剛坐上沙堆時,就打了她一下。
那一刻,小侄女再也不玩了,因為她很少會叫我媽媽了。
雖然不是很熟,但被她這么一喊,我也能感受到她內心的不耐煩和害怕。
她也知道媽媽的底線是不能傷害她。
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并且還把沙子用衣服打了,說了她一句。
雖然她沒有跟我打招呼,但我覺得她完全沒反應過來,我也只是去抱抱她,至于她要干嘛,我并沒有提她的行為。
事情爆發之后,我就批評了她,告訴她下次要小心,畢竟她才剛剛才剛剛開始。
所以,我也沒跟她進一步談過什么話,她已經完全不相信我能理解她。
02
我又回到電影的話題,問她:“你覺得你媽媽為什么要這么做?”
“她要這樣做嗎?”
“我覺得她總是把事情悶在心里,一方面她是在找快樂,另一方面她又想要獨立,她覺得自己不是孤立無援手。”
“那好吧,她不承認自己和媽媽的關系不太好。”
她問:“那你媽媽為什么要那么做?”
“為了保護我嘛?!?/p>
“你知道的,她從來都是找她談學習、聊人生、談未來,她說她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么做。”
“我怎么覺得我是在做無用的事?其實我一直都在做無用的事。”
“既然你媽媽總是嘮叨,你應該怎么辦呢?”
“其實我很聰明的,每次說話都特別的溫柔。但她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我。”
“我們每次看到她,就很想找她的優點,希望她能表現的更好一些。所以,她對我的評價是,我只要做什么都可以,我就可以去做我媽媽認為正確的事?!?/p>
………………
任何一個父母看到孩子“不想上學”時,都會忍不住的進行嘮叨。而這種“嘮叨”是一種暴力的行為,不僅會傷害到孩子,還會傷害到自己。
嘮叨這種行為模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不僅在家庭當中如此,在人際交往中也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嘮叨式”的家庭教育逐步形同于社會之前。那么,父母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真正的改變自己,達到讓孩子“不想上學”的目的呢?
1、找到孩子“不想上學”的根源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后,一定有著深深的心理因素,這就需要父母多加溝通和關注了解。比如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在很多家長看來都是孩子的學習態度不好,甚至有的家長會為此責罵孩子,逼迫孩子去上學。
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抗拒,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進而對父母產生敵意。從而讓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惡化。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要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敞開心扉,親子關系才會更加融洽。
2、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
父母過度的干涉孩子,其實就是在控制孩子的生活。當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父母不應該過多的去干涉孩子的生活,要給孩子適當的空間。
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向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也才會變得更加自信。
3、孩子出現反叛心理
孩子出現反叛心理,說到底還是因為孩子想要長大,想要獨立。但是父母的過度干涉反而讓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產生了“反抗”的心理。
因此,父母要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尤其是對于青春期的孩子。
4、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
也有了自己的主見,
當孩子的思想出現波動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過于著急,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
很多父母與孩子缺少溝通,其實是父母不會溝通,不懂得如何溝通。只有懂得溝通的父母,才能讓孩子從內心里接受父母,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親密。
育兒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學習,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最終才能更好的學會溝通,親子關系才會越來越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