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理情感癥狀的表現
1 患者會表現出悲傷或激動、易怒、愛哭鬧、孤僻、自卑、懶散、 難以與他人交往等心理和行為上的異常。
2 由于他們的心境特征使得躁郁癥狀較為突出,而他們的情緒表現通常較為強烈,尤其是在憤怒或抑郁的情況下。
3 自傷的反應:抑郁癥患者常常感到非常痛苦,例如反復洗手、反復思考、反復熱飲、反復洗手等,這些都使得他們的情緒功能下降。有些患者會表現出輕生的念頭,例如:
1)無精打采,與平時很少的興趣愛好相比,例如:喜歡打籃球、打羽毛球、看書、看電影、看電視,而對于這些不良的情緒與愛好的發泄,往往伴隨一生。
2 自我感覺良好,而且有時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3 自知力不從心,當負面情緒來臨時,難以調整自己的言行,難以入睡或睡眠,很難主動與人交流,感到無助、羞愧,常常感覺自己是個“多余”。
4 不經常與別人發生沖突,經常出現沖突。
5 反復地否定自己的感受,如“我真的很差勁”,“我很丑”,“沒有人喜歡我”等,常常以自己的感受為“借口”。
5 有較強的對立違抗性,與大人對抗。
三、如何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1、不要對孩子的情緒過分反應
如果孩子的情緒非常強烈,他對大人產生情緒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或者求而不得。但是有的孩子則是采取極端的方式:大哭大鬧,甚至出現跳樓自殘等行為,家長知道了只能干著急,不能忍就不敢對孩子進行制止,但是行為如果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地步,或者已經危害到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那么就必須要帶孩子到醫院求助。如果家長這個時候仍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當下的情緒就會傳遞給孩子,如果繼續這樣做,那么就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當然我們不希望孩子形成一個不良的性格,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是從小要給孩子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情緒的環境。
小一點是跟孩子說:“以后如果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大一點是跟孩子說:“我愛你!”,而不是跟孩子說:“你怎么那么懦弱啊!”
這個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這個時候應該怎么樣去面對別人,而不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當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情緒時,他的學習成績自然會慢慢的提高。
3、引導孩子思考問題,從別人的角度出發
父母總是會說:“我沒錢沒時間,我給你花了?!逼鋵嵾@時候孩子是沒有思考的能力的,只是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試探父母的底線,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引導孩子把他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并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出來。
我很想跟孩子聊聊,但是每次他一開口就只是說“隨便”,“隨便”,根本就是說“我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這么做。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訴他“你不行”,而是引導他“我能做什么”。比如帶孩子看書,逛超市的時候,有的媽媽會給孩子買一本關于“為什么”的繪本,比如說《托馬斯和朋友》,我為什么有些繪本不是特別有意思,就是不喜歡,于是這時候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我也不知道”“有些繪本故事可以講”“我也不知道”“但是有些繪本可以講”……………………………………………………………………………………………………………………………………………………………………
有些繪本故事說的很有意思,但是,有些繪本故事確實晦澀難懂,我會讓孩子們選擇更容易理解的故事,比如一些小動物的形象,比如說有老虎的形象,比如一些“毛毛蟲”“毛毛蟲”等等,然后孩子們在讀繪本的同時,還可以和“毛毛蟲”“毛毛蟲”進行近距離的接觸。這樣一來,孩子的大腦,也會被書中的情節吸引,就會把繪本故事看得更重一點。
除了故事內容外,爸爸還會結合孩子生活中的各種場景,開展親子互動。比如,繪本中的小熊尼奧和媽媽一起參加各種搞笑互動活動,還有《小雞雞媽媽的教室》,孩子們可以進行討論、玩耍。
這樣既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也能讓孩子更多地了解到書本中的知識,從而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
孩子們對知識的探索興趣,也會逐漸轉移到課本中,進而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我想,與其讓孩子在暑假里天天宅在家,
不如帶他出去,親近大自然,遠離不良環境,多運動,
遠離電子產品。
遠離不良的“垃圾”,也遠離電子產品
不要讓孩子接觸到手機,那些容易上癮的手機軟件,
對孩子影響還是很大的,
手機app,是非常容易讓孩子上癮的。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