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孩叛逆期的表現
1、故意不做作業,故意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
2、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小動作,注意力無法集中
3、還愛頂撞老師,不聽話,與父母老師對著干
4、挑剔父母,看不慣別人,做事不計后果
5、沉迷網絡,容易和其他小朋友起沖突
6、不愛讀書,也不愛運動,上課經常遲到
7、不聽老師指令,不是學習成績差,就是沒有其他愛好
8、聽不進父母意見,覺得父母啰嗦
9、經常頂嘴,跟父母吵架
10、總想著自己解決問題,不會積極思考,有依賴心理
這10個方面,有的時候,我們感覺孩子變得不好管了,不聽話了,總是跟父母對著干,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反思,在自己和孩子的這個對抗上,我們做父母的是否還有一些自身的不足呢?
二、孩子叛逆的原因,我們可以這樣去做
1、父母強勢,不給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
父母強勢,要求孩子言聽計從,孩子不敢,當然會缺乏獨立做事的能力,即使是非常聽話的孩子,內心也會極度缺乏安全感。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聽話,但是強勢,也剝奪了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強勢,孩子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就不會思考了。
強勢,孩子就喪失了學習的機會,孩子就會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2、強勢,壓抑孩子的意愿
強勢的父母總是為孩子做決定,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強勢父母的眼里,孩子沒有獨立的能力,這就意味著他們沒有獨立的能力,更不會獨立思考。
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會有創造力,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做事做事也更有方向感。
就像鄰居家冉冉冉冉冉冉冉,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但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也不愿意去適應。
其實她就是因為內心沒有“安全感”,而導致她什么都做不了。
只有一個事情都不敢做,或者說做不了,但是不敢做,因為害怕沒有安全感,所以就不敢嘗試。
父母的強勢,要求孩子聽話
你是家長,你是孩子,你聽話,我們才是好孩子。
如果家長的操控讓孩子變得唯唯諾諾諾諾,不給孩子自己說的話,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允許孩子忤逆。
那么孩子就會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偏要與父母對著干。
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就不要管束,只要守規矩就行了,孩子的一生,父母就是他的全部。
千萬別看到父母一邊抱怨孩子不聽話,一邊自己玩手機玩得熱火朝天,那么孩子可能就會說:“爸爸媽媽,你們不也玩手機嗎?”
事實上,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放下手機,孩子就能擁有高質量的陪伴。
當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放下手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孩子就會被吸引,注意力也會被吸引。
對孩子多一些耐心,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溝通,也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和用心。
關注孩子,傾聽孩子,
有的時候,孩子和我們頂嘴,其實是孩子在發泄情緒,也是向我們求助。
在遇到孩子向我們求助時,父母的做法是對孩子幫助,同時也是解讀孩子內心的方法,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說,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要讓孩子能夠明白,爸爸媽媽媽為什么要這樣做。
還有一些更好的方法,父母也可以學習一下。
第1個方法,父母可以先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好好相處
孩子在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除了得到父母的尊重,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來化解和孩子之間的沖突,這就是父母可以學習的方法。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犯錯誤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孩子可能就會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會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2個方法,可以通過溝通引導,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有些父母,只是單純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從來都是不對的。他們并不是真的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是想要讓孩子通過與自己的交流,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想法。
只是父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想法,他們并沒有去尊重孩子的想法,所以才會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是和孩子溝通最有效的方法。父母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去走。
第3個方法,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為。
孩子有時候確實是會不聽話,那么我們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是正確的。
比如說:
你現在是在看電視,如果現在你要去做作業,可以把電視的聲音調小一點,這樣我們才能聽見書上的聲音。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