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
一個人的童年的連續期可能都很長,但在此期間成長中每個人的心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叛逆期: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魯道夫·德雷克斯
的一項研究顯示:10歲-20歲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叛逆期,取決于自我意識的增強。
孩子在6歲的叛逆期,會有以下表現:
唱反調、倔強固執、不聽勸、不喜歡被父母“當作小孩”。
他們挑戰規則,挑戰權威,追求自我意識。
與父母的“唱反調”,故意違反規則,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夠有自己的觀點,不想再被父母處處約束。
尤其是進入初中之后,孩子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不想再被父母處處管制,于是故意和父母對著干,故意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越是讓他們干什么,他們越不去做,越是要去干什么,并且呈現出一副消極的樣子。
所以,當孩子進入叛逆期時,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叛逆心理。
一、叛逆的形成原因
1、家長的管教方式過于嚴厲
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非常強,希望能夠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并且能夠得到來自父母的認可和肯定,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孩子就會非常氣憤,甚至發脾氣。
2、想要擺脫父母的束縛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會讓父母覺得孩子突然變成了小時候的小大人,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且會對父母說出自己想要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想法,但是由于父母和自己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差異性,因此孩子對父母產生了抵觸情緒。
3、對自己的學習現狀產生了不滿
在孩子的想法與父母產生了矛盾之后,孩子就會想要逃離家庭,想要尋求一些新鮮的事物,而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也會出現叛逆心理,對一切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想要擺脫父母的束縛,于是就會出現叛逆的行為。
四、家長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1、學會傾聽
作為父母,應該要學會傾聽,因為只有在傾聽孩子的時候,才能夠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夠真正地去了解孩子,并且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給予孩子灌輸自己的想法,給孩子灌輸自己的思想,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的時候,孩子內心的叛逆心理會越來越嚴重,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遠都是孩子,孩子會更加渴望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而不是一個只會按照父母的想法去思考和做事的機器。
2、給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給予孩子的空間,除了父母提供的空間之外,還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父母不要總是想著去偷窺探孩子的隱私,在平常的生活中就應該讓孩子養成獨自做事的習慣,而不是整天只想著自己的房間,在孩子的教育上應該更加講究一些方式方法,這樣的話才能給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讓孩子對父母有足夠的信任感,也能夠讓孩子減少很多煩惱,這樣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利的。
3、多多關注孩子
很多孩子在沒有離家出走的情況下,也會和父母一起出去玩,而不是整日的呆在家里對于父母的愛是非常的渴望的,但是如果一旦離家出走了,孩子就會感覺自己不被父母重視,對于父母也會產生一定的反感,所以在平時一定要多多關注孩子的情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就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獨立。
由此可見,在孩子離家出走的時候,父母應該多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畢竟這個時候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關心,父母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和孩子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孩子的心理壓力大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和父母去交流,會有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了,但是孩子的心理卻不容易產生一定的積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