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問題往往會影響學生和家長,要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和家長的關系。下面我們就這一個案例給大家講解如何幫助學生和家長進行心理健康問題的科普。
案例一:
女生A,12歲,小學五年級,經常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由于家長經常在外面,由于工作忙碌,在家的時間少,就讓她在家里養著,但是并不是很有愛心,她特別害怕這種事情的發生。自己的孩子又一次被同學欺負,她一直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所以一直一直比較焦慮和苦惱,這個時候家長才知道孩子的問題,并且又迅速的發現了孩子的問題。
案例二:
孩子從小沒有父親陪伴,成長的過程很不順利,從有了二胎,她開始對老公的敵意,因為丈夫經常出差,所以她很少有機會照顧她。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自己有了孩子后,更加重視丈夫的感受,孩子對她的愛有很多,但是她一直不理解,也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里。當孩子感覺到爸爸對她不公平,她就會叛逆,想要跟爸爸離婚,因為她害怕父親。
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劣勢,他會覺得只有自己才是受夠了的,如果爸爸能夠忍耐,他可以選擇跟爸爸離婚。因為爸爸沒有經濟來源,只有一個人,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可能非常缺乏安全感,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他可能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他不想跟爸爸分開,因為他害怕一個人睡覺,害怕一個人。他不想跟爸爸一起睡。
所以這個孩子在小學期間的學習成績非常不好,但是他現在很快樂,爸爸回來后很開心,因為爸爸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孩子。這個孩子其實非常缺愛,這個孩子對他的愛很沒有安全感。
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需要我們給他足夠的情感支持,讓他感覺到爸爸很愛他,同時也不擔心他會因為一點挫折就覺得爸爸不愛他。但是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他就會想,如果自己不讀書,爸爸是不是就會很辛苦,要不然會很痛苦,甚至會被爸爸揍。這是事實上的事情,爸爸根本不知道,你不上學,他也不會理解,不知道你為什么會這樣。當然,這是他自己的事,他自己能控制的。我們要給他空間和自由,而不是什么都替他管。
第二,不要什么都替他做,孩子到了青春期,他開始要想要自己做主,不愿意被你控制,你要給他機會,不要管得太多,而是要給他一定的自由。
第三,不要說教,不要說教,他到了青春期,他就會跟你說:我不聽了,我不想聽了,我不聽了,我就是要自己去生活,所以,我給他一點自由。
這三個方法,可以讓他意識到,他必須要做出選擇,要是你說,你要么跟我吵架,要么干脆別去了。這時候,你就可以:但是要注意,要跟孩子說明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寶寶你要喝果汁還是要喝果汁?”這時候他已經明白,你不可能不讓他喝果汁,但是你可以告訴他,你不喜歡果汁,但你不喜歡。
為什么?
因為你對這種事情的感覺并不覺得不好,相反,你可以試著去理解他。
“寶寶你要喝果汁還是要喝果汁?”這時候他就知道你是一個“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他就會從你的感受當中去了解自己的感受。
然后,跟孩子講明他的情緒,但是如果你很生氣,那就說出來,“我看到你很生氣,你現在非常的難過。”
我感覺你的情緒很平靜,然后再問孩子:“我覺得你現在很生氣,你想通過你的表現,來讓我知道,你現在是什么樣子。”
他會思考這個問題,很容易找到出口,他就會平靜下來。所以,我建議您可以先把他的感受說出來,然后再跟他討論這件事情。這個時候你跟他說:“你剛才哭,你很生氣,你很難過,所以你對我有情緒,很生氣,對不對?”
這時候他可能會說:“我本來已經很生氣了,我要打人了。”然后你就可以問他:“我能打人是不是很不開心?”
我看到他的情緒就有了一個出口,他的心情就好了很多,他的身體就有了一個調整的過程。
第三個步驟是傾聽,就是要多傾聽。
你要多傾聽,你要多表達,你要表達,我要表達。
當孩子表達不出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去傾聽,讓他有機會去表達,表達。當他的表達非常順暢,你要去接納,去共情,再去啟發。
第四個步驟是請求,你可以說:“你想要做什么?”“你愿意做………………嗎?”
第五步是請求,你可以說:“你愿意…………嗎?”“嗯,你愿意…………”,同時提出你的請求,并提出你的請求。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