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內容,也是青少年和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
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父母都難以避免對孩子進行過青春期教育。尤其在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都非常大。
可以說,在這種焦慮的影響下,父母對孩子往往是沒有信心的。有些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期望值過低,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期望他們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去發展,完全不顧孩子的現實的學習和身心健康。
這種期望完全忽視了親子間的情感溝通和交流。父母因為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經常打斷孩子,導致孩子的內心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情感交流和理解,急切的想要從父母那里得到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但同時因為他們還處在自我意識中,想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認可。
他們害怕被父母拋棄,害怕在父母面前表現不好,總是想要父母多關心自己,渴望得到父母的愛,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于是孩子只能通過說謊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4、分不清真實和虛假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年紀小,不想過多關注,或者說孩子年紀大一些,他們想關心更多一些。所以他們經常會給孩子施加壓力,這其實也是一種謊言,因為他們本身對于現實沒有太大的認知,所以他會把現實當成幻想,認為真實就是真實。
我們當然不是說,我們就是這么看待的,我們有的人在婚戀上對別人的感情很好,在工作上面對同事的關系很好,都是家人對他們付出的最好,因為他們不會撒謊。
而有的孩子在感情上面也會對父母很好,因為他們會從父母的身上學到這種生存的能力,當他們自己的感情上面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習慣性地向父母隱瞞。所以說不管父母說的多么不對,他們總是選擇誠實,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不應該對他們隱瞞,因為他們并不想告訴父母。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都是和父母一起面對,當他們將面臨的問題分析清楚了,父母會和他們一起解決,這樣他們也就可以將真實情況告知父母了。
四、做為家長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自尊,學會尊重孩子
雖然說尊重是相互的,但是,對于孩子而言,他們的自尊心并不總是來源于父母,而是來源于同學、老師。如果他們總是針對別人家的孩子,一味的貶低自己,他們就會喪失對于自尊心的追求,從而變得不自信。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也會變得抑郁。
在孩子的心中,家庭、父母就是他們最親密的港灣,是他們成長的堅強后盾。
父母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自尊心,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鼓勵他們不斷完善自己,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當父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時,對孩子的成長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父母不吝于獎勵
有句話說得好:鼓勵的話,能激發孩子前進的信心;批評的話,可能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的肯定,可以給孩子溫暖的力量,使孩子感到痛苦。
3、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愛孩子,不是說對孩子吝嗇于給予,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要學會尊重孩子,就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孩子的心理獨立,也就意味著他們會對自己事情的判斷和思考,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4、孩子有自己的選擇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總是習慣性的替孩子做主。這樣做其實是在害怕孩子,這樣會讓孩子不自由,也會讓孩子失去獨立做事的機會。
當孩子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之后,便會有一種叛逆心理。對父母來說,只有鼓勵,舍得放手,才會讓孩子更有自信,孩子的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正如心理學家馬歇爾在《愛彌兒》一書中所說,當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給予他們過多的壓力時,他們會反抗,那些非原則的要求,正是讓孩子學會接受的一種方式。
孩子們渴望被尊重,渴望得到肯定,唯有這樣的肯定才會讓孩子有自信,那么孩子的世界里才能充滿陽光。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