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與調適是民眾健康尤其是重點,國家衛健委也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要切實關注和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各項職責,健康心理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一要務,同時也是預防、制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人們接診的抑郁癥患者、青少年情緒障礙患者越來越多。今年1月,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從‘家校社’聯動,不僅能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深入實施,也能助力高校心理咨詢隊伍提升專業化水平。”李莉說。
李莉表示,此次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方案》中也提出了要求,要增加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加強對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輔導。
相關研究顯示,在中小學校、幼兒園等社會公共環境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多表現出對學生的接納、鼓勵、關注、傾聽和幫助。但對于個體而言,它是指向未來的,是需要面對的。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他們需要專業知識與社會支持,但目前我們還無法提供這方面的支持。
“對于個體的發展而言,我們必須要盡快把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并且要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李莉表示。
李莉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形成了一種社會課程,納入到學校的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學校應該不斷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她說,“精神衛生和身體健康促進整體素質的提升,離不開社會的共同參與。”
“心靈的陪伴、傾聽是治療抑郁癥的良藥?!崩罾蛘f,當孩子有情緒問題時,家長應給予理解和共情,并試著去傾聽孩子的感受。當孩子被理解、被關心、被支持,就會慢慢打開心扉,與家長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
李莉特別提醒,如果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最好能帶孩子去看醫生,目前主流精神科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流派都比較“陳舊”,沒有建立起科學的診斷體系,難以治愈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問題。
而且,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有心理問題之后,并不配合治療,總是一味指責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更加逆反?!昂捅静┦空J為,家長對孩子的忽視,讓孩子的心理問題雪上加霜,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自殘傾向,傷害自己?!?/p>
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之后,首先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問題,避免出現一些不良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該怎么做,才能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和自卑,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一、父母要增強孩子的自我認識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往往在于其自我認識程度并不強,很容易與現實中的挫折相混淆,如果孩子經常進行自我否定,那么他們就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厭學甚至是不想去上學。因此,父母要增強孩子的自我認識。
二、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如果父母不能夠有意識的去影響孩子,那么孩子就很難真正的形成自我認知。作為家長應該做到嚴于律己,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孩子懂得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
三、作為父母,要尊重孩子,教育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大事,這將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家長要承認錯誤,學會溝通,理智的處理情緒。當發現孩子有問題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責罵孩子,要耐心的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的本質原因,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做好家校溝通,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這不僅可以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也能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間的矛盾,家長最好的教育策略是做好協調,做“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一是尊重老師,老師與家長可以互幫互助,互相尊重彼此,保持同頻共振,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二是建立良好的教育評價機制,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互相補位,協同合作,教育資源的共享,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建立家庭教育促進法首先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職能作用,相較于學校教育而言,承擔起教育的主體責任更加重要。
三是發揮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教育應該成為孩子學習的輔助、督促、引導和激勵,而家庭教育在提供教育指導的同時,構建和諧的教育關系,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成長。
四是建立良好的教育評價體系。
學校應該以學生的成長成才標準作為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通過學校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評價,采取基于綜合素質評價的評價方法,增強學生個體的自我認識、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反思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增強學生家校合作的配合性,建立良好的教育評價體系。
五是加強學校的指導、教育評價系統。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