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小孩怎么教育?其實叛逆期是小孩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萌芽階段。但是現在很多的父母教育小孩都是雙標,我覺得小孩子叛逆期最好能不能讓他們明白叛逆期的危害,不能再成為熊孩子了。你越是不讓小孩子去學,他們就越好奇。
我經常在網上看到有孩子在大街上抽煙,甚至有一些熊孩子專門把學校里的課本往地下扔,有時還故意踩到鐵板。我還發現過很多小孩,他們把學校里的毒液倒入老師衣服的一小部分上,然后偷偷拿走。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這讓很多家長十分苦惱,也讓很多家長更加頭痛。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很多家長在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教育理念,但這種教育方式又存在著諸多誤區。
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還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打孩子”會損傷孩子的身心健康
俗話說:“打在孩子身上,痛在娘心上”,因為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得到家長的教誨和幫助,孩子一定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變得更加乖巧。比如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是溫柔地抱著孩子,還是粗暴地打孩子一頓,其實都是在告訴孩子要聽話,或者說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問題,甚至還會說出一些很難聽的“狠話”。
“打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就會有反效果,孩子會因為害怕而停止哭鬧,但是卻會因為不配合而哭鬧不止,最終會讓家長覺得孩子越來越差勁,最終成為一個難以管教的孩子。”李玫瑾教授認為,父母如果能夠堅持原則,在發現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多一些“情感教育”,也許孩子更愿意接受。
4. 孩子做錯事應該給孩子指出錯誤的地方
“小孩子嘛,犯了錯就應該被教育”,李玫瑾教授說:“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應該給孩子指出錯誤的原因,并且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去彌補錯誤。孩子不應該總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自己,應該明白,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李玫瑾教授表示,這樣的做法比單純的批評要好得多。
有些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學習,給孩子報了奧數班,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習熱情會受到影響,當他們不想學的時候,就會產生厭煩情緒。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老師太過分歧途,還是孩子自己的專注力不夠,進而影響學習成績,又或者是同學之間相處的不愉快等等。孩子本身就不想認真學習,家長也不要逼著孩子去學習,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去參與其中。
結語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善待孩子,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有一個階段性成長的空間,讓他們在能夠掌握學習的方法之后,慢慢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人。
也不要因為成績的好壞,就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給他們足夠的支持,相信孩子們在思想上的成熟度也不會太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