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五歲叛逆期如何教育
這個問題怎么看?很簡單,大家也都知道,也普遍認為孩子十二歲了,可以叛逆,還可以理智地處理問題。
家長不給孩子立規矩,一方面很正常,另一方面,一個人反抗只能壓抑本能,要么壓抑情感,要么被逼著反彈。
從青春期的孩子就知道了,到了青春期,有些規矩和原則就必須要遵守。在家里,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不要一個姿勢都不允許,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
要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可以,不可以做什么,讓孩子有自己的底線,并且要有底線。
如果孩子的很多規矩都不聽家長的,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一段時間,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比如:
按照規則,一次只允許孩子玩十分鐘手機。
如果孩子要看電視,可以明確的告訴他,只能看二十分鐘,如果到點了,孩子還要看,那就讓孩子放下手機,玩什么就要看什么。
可以和孩子商量,看二十分鐘手機,到點了必須把手機收回來。
如果孩子想看電視,就要在他完成作業后,可以有一個小時的看電視的時間。
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自己的行為是被允許的,自己是被尊重的,這樣他們也不會用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給孩子立規矩,要讓孩子了解哪些規則是必須要遵守的,而哪些規則是大人可以立的。
3、學會示弱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用“激將法”,比如你大聲喊:“停下!再不走!”
可孩子可能會更加哭鬧,甚至還會和父母動手。
這時候,父母就會告訴孩子“不許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但孩子也許會繼續哭鬧,甚至會用更加用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但父母如果換一種表達方式,比如:“你很想要這個玩具,可媽媽沒有給你買,你很難過,但是媽媽告訴過你,你還想要玩具的話,那么你可以和媽媽一起去商場,你可以買,但是只能選一個玩具,不能買任何玩具。”
孩子就會很認真地思考,如何“說服”父母,而不是一味地哭鬧,他們自然而然會停止哭鬧。
不要打罵孩子
你不知道,很多家長經常被孩子的哭鬧聲吵醒。其實,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或者扮演游戲來讓孩子慢慢接受。
比如在爸爸拿起酒瓶子的時候,把手伸進孩子的嘴里,問:“喝酒可以嗎?”當孩子回答不恰當的時候,你可以嘗試著告訴他:“寶寶,恭喜你又可以擁有一個好的party了!”
當孩子在外面哭鬧的時候,不只有耍賴皮的時候才有機會獲得勝利,我們平時夸孩子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語氣。
切記,如果想讓孩子聽你的話,不要在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哭鬧;更不要聽之任之,要是該揍的就揍一頓。
如果家長在氣頭上說出來的話,那孩子就會下意識的覺得這件事很可笑,但如果家長不問緣由,就劈頭蓋臉一頓數落,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不重要,他的情緒也會變得很低落。
那么,怎么做到讓孩子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我們的壞情緒呢?
第一、接納情緒,了解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出現波動時,我們要能識別出孩子是否很生氣了,比如當孩子對自己要求沒有達成一致時,孩子會在心中默默的把這種不滿積壓在心中,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習慣用這樣的方式來發泄情緒,如果我們能接納情緒,可以問問孩子“你是因為什么事情生氣了?”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做的原因,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讓孩子因為自己的情緒而選擇放棄或者一直否認自己。
第二、說出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被別人罵的時候,你首先要告訴孩子這個人可能是不喜歡他的,孩子才會愿意聽你說,才會主動向你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可以無條件地接納他的情緒,但是自己的行為卻沒有辦法去尊重他,尊重他的感受。孩子因為感受不到尊重,才會認為自己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即使有不同的情緒,他也有被接納的權利。
第三,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會無條件地愛自己。
在孩子被人罵的時候,我們罵人只是因為你自己心里不好受,不是因為你今天的表現,我還要跟你說下次,讓你記住,畢竟,不能面對失敗就去回避。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無論何時都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都要學會勇敢地接受這個世界,勇敢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斥,站在陽光下成長。
第四,父母要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一些能讓他們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朋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