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理健康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心理輔導小視頻,這個視頻中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大家都把心理健康當做一種常識,不以為然!”
在我接觸的這些患者中,有些孩子以學習為主,但是也有很多孩子以心理疾病來逃避上學,大部分的心理問題其實是可以通過自身來調節的,主要表現有:
1、在學習中產生習得性無助感
比如說,習得性無助感,這是來自曾經有過的成功經歷,但是結果并不是很理想。
比如說,在多次學習失敗后,孩子也總是很沮喪,覺得自己不行,不如別人,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學習的痛苦無法停止。
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比如說作業不會,考試沒考好,或者是孩子的某個行為習慣被老師忽略,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痛苦,從而厭惡學習,逃避學習。
2、 孩子會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
當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時,那么他在父母面前就會因為愧疚而努力學習,來避免被父母懲罰。
但是如果他得不到父母的認可,那么他就會變得非常的努力,并且把這種努力轉化為自己的一種模式,以此來讓自己成長。
但是這樣的孩子,他的內心往往是自卑的,因為他在父母面前是非常的無助的,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讓他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差,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一定要學會去鼓勵孩子,當孩子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去給孩子點贊或者是獎勵孩子。
3、 孩子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和他們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其實是因為他們內心非常的自卑,所以他們不會想著改變自己,只會想著用自己的方式去把這件事情做好,因此,孩子就會一直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去鼓勵孩子,只有家長給孩子正面的積極的暗示,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好,而且會越來越優秀。
4、 孩子學會了悲觀
在平時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之所以會遇到一些挫折之后,依舊會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因為在他們的心里,失敗了之后會有非常大的壓力,他們會對自己有抱怨,但是他們在想這一切的背后,其實就是源于他們對自己未來的不確定。
那么在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將失敗的原因及時的歸納總結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并進行針對性的改善,讓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的價值,而不是直接放棄學習。
那么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這種失敗感,讓他的自信不再受挫呢?
1、 家長的監督
孩子們在平時生活當中,自我的能力都是非常強的,而且有些許能力是超出常人的,所以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的是自己會的或者自己不會的題,那么他們就會很容易受到打擊,從而更加的不愿意去做。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自然就會更加的依賴于這種自我的監督,而不再懈怠,最終也會更加的不愿意學習。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監督,可以讓孩子把每次的考試成績和排名進行一個比較,這樣孩子才會更加的有動力去努力的去學習。如果孩子在學習當中遇到了困難或者是成績不理想的時候,那么他們就會因此而變得焦躁,而不愿意去努力的學習,
那么孩子自然也就會受到影響,對于成績的提高也不會那么的重視,所以家長一定要合理的去教育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的優秀。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