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心理健康教案
專家簡介
周女士(10歲,初二學生)
剛參加了“幼小銜接教育”的媽媽,我們很開心,也很欣慰,老師跟我們說:“孩子上課狀態不是很好,有時還會犯困,我是很吃驚的。現在除了語文課本,也還有一個孩子沒有交作業,還撒謊說作業是借同學的,學校處置了,后來老師打電話給我媽,讓我打電話給她爸爸。”
聽到這句話,玥玥媽媽的心就很復雜。玥玥媽媽說:“明明只是舉手之勞,卻經常聽她同學的評價,我真的挺心疼她。”
玥玥玥的班主任,也向她反映:“剛才聽寫單詞時,她一發現我在前面就是一個“小透明”,就主動讓我重復了幾遍,“我沒聽錯,可是不會寫錯。”
玥玥聽到媽媽這么一說,直接就哭了,讓她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并且把媽媽的話改成了:“今天我同桌小林聽寫了一個詞語,后面忘記了。”
老師雖然只是笑著說:“玥玥,你不記得了嗎?”
玥玥聽到老師的笑聲,再也忍不住了,一邊聽著一邊哭,心里都替自己的同桌小林可憐。
不知不覺中,這孩子已經不是孩子了,而是一個二寶,因此對于老師的話,特別忌諱,生怕老師以后再管著自己了。
其實有很多的家長都沒有和老師溝通過這個問題,所以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在對待孩子這件事上,太不稱職了,不合格的,甚至是反作用,因為一點小事,老師就批評孩子。
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夠好,而是要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
當然,作為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也不要過于糾結于老師的對錯,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提出建議。
但是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家長也不要過于糾結,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關心,因為這種關心是體現在溝通的方式上,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關系,同時也能夠讓老師能夠和孩子更加親近,更加喜歡。
寫在最后
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要考慮到老師是真的有很想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也會和自己拉近關系,所以,我們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用詞,
這樣才能讓老師感受到被尊重,也能夠讓孩子也會更加喜歡老師,這樣才能讓孩子和自己的溝通之路更順暢。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于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