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青春期叛逆的現象我不關心,因為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后,什么都想要嘗試,這是成長的需要。
其實,孩子從幼兒時期就像變了一個人,10歲左右,如果家長能真正讀懂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要,學會尊重孩子,親子沖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結果了。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而且光有一個改變的念頭還不夠,我們還要從改變自己做起。
這位媽媽說起,女兒其實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看書,對手機的興趣也很大,但是媽媽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對,對女兒也是百依百順,所以女兒有什么事都喜歡跟媽媽分享,但是自從媽媽有了手機,小時候女兒周末只要睜開眼就是玩手機,玩各種游戲,而對于這個手機游戲不管是玩什么,小時候就玩各種積木,做各種手工,現在女兒學會了畫畫,學會了自拍,媽媽也覺得女兒的眼界、她的人生更加有價值,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好的規劃。
聽完這位媽媽的描述,我對她說,媽媽也希望你能夠擁有一部手機,同時也希望你能夠因為手機的魅力去幫助身邊的朋友去學習,去做一些事情或者去做一些事情,也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手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社交工具,通過這種社交工具去實現很多現實中難以獲得的成就感。
2、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受到影響,有沒有關系?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于拘于人。如果父母為孩子規劃好了一條很好的路線,并且孩子有了目標之后,還能夠找到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干勁,那么也就不會再去怪罪于手機了。
當然,手機并不是什么洪水猛獸,家長們應該正確的看待手機的使用,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去利用手機。
手機并不是什么洪水猛獸,關鍵在于家長如何引導孩子使用。所以家長們需要注意,在孩子使用手機的時候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3、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之所以會沉迷于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無聊,除了手機游戲之外,孩子的生活太單調,所以才會在手機游戲中尋找樂趣。家長們可以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閱讀,運動或者是孩子的興趣愛好,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玩手機就像是一只貪戀世間的小蟲,當孩子找到一個可以放松的方式時,自然也就會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4、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行為習慣,改掉自身的壞習慣。如果父母本身就是個愛玩手機的人,那么孩子自然也會耳濡目染。因此,家長要想讓孩子遠離手機,那么就要做到以身作則。
5、在游戲中培養孩子
很多孩子之所以愛玩手機是因為在游戲中能夠獲得成就感,而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很少得到他人的認可。如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得到家長的認可,那么他自然就不會對游戲有太多的渴望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在游戲上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在孩子選擇上面父母應該懂得降低自己的期待值,讓孩子能夠有實現自己的愿望。在孩子沒有完成自己的愿望的時候,家長應該降低要求,而且孩子如果能夠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那么他就會感受到父母的愛,也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學會停止以往的比較,停止對孩子的比較,然后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鼓勵和孩子一起去面對,
讓他對游戲的沉迷程度進行一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