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孩子的表現
逆反是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難以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當孩子開始會有“叛逆期”,就是因為孩子在生長過程中,不經歷從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各種各樣的行為并不代表叛逆,這也是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叛逆時,內心的無奈與無助。
1、不明白孩子為什么要叛逆
孩子小的時候,很多事情他們并不能理解,也沒有辦法反抗。這時孩子會通過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
而很多父母卻認為孩子是故意來氣自己的,甚至會指責孩子不懂事。比如孩子不吃飯,孩子把飯全都灑在地上了,父母卻大聲呵斥:“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好好吃飯,吃完飯你就去看電視了!”或者直接“命令”孩子,導致孩子的反抗。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有些父母可能就會批評孩子:“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沒看到爸爸媽媽媽在忙嗎?翅膀硬了是不是?”
但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頂嘴是完全不一樣的,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也有孩子的考慮。
父母不要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意愿落空,而否定孩子內心的想法。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所以當孩子頂嘴時,父母的做法會更好一些,學會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而不是否定孩子,打擊孩子。
3.給孩子更多的個人空間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個人空間,他希望自己做決定,而不是父母想要幫助他的事情。所以,父母不要強制孩子接受別人的觀點,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之所以跟父母頂嘴,是因為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在父母看來,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應該像大人一樣,自己就可以決定干什么。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孩子就要跟父母對著干,就是不愿意聽父母的話。
但是,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也不會尊重父母。
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個人空間,不要讓孩子封閉自己。
四、建立規則,讓孩子有邊界感
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他的自主意識逐漸增強,這個時候,孩子容易和父母對著干。
但是父母要懂得給孩子建立規則,讓孩子有邊界感。比如,放學后可以玩一個小時手機,周末是看30分鐘電視,剩下的時間,他可以干什么呢?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喜歡跟孩子談學習,談學習,他覺得這是在談人生,談理想,談理想。
于是,父母只要有一點不管孩子的話,孩子就會問父母,“爸爸,這個假期我可以不上學嗎?”
多數父母可能會這樣回答,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
那么,到底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實現與父母的溝通呢?
首先,我們要調整心態。孩子拒絕溝通,我們要明白,當孩子拒絕溝通時,他們內心一定有很多情緒是在發生變化的,而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
當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時,父母要及時給予安慰和開導,幫孩子疏通心理障礙,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指責孩子。
其次,當孩子說不想上學時,我們要穩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急著否定、指責孩子。
如果我們看到孩子的情緒就上來了,那就“先離開”,等情緒平復后再處理問題,這樣孩子就能慢慢適應這個階段。
如果不能,也不要過多指責,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辦法,看能否解決問題。
最后,父母不要給孩子貼上“不想上學”“想躺平”的標簽,而是要試著去理解孩子,和孩子溝通,對孩子多一些包容。
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發育狀態,我們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 [比心]